![]() |
全國政協委員鄧偉 |
東北網3月13日電(記者 孫曉銳)『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銀行給予非公經濟的貸款比例不到20%,這樣低的貸款率造成我國非公經濟的三個不對稱。一是與非公經濟的貢獻率不對稱,二是與非公經濟對和諧社會的貢獻率不對稱,三是與非公經濟自主創新數量不對稱。』全國政協委員鄧偉呼吁國家有關部門盡快拿出措施和辦法,解決非公經濟貸款比例過低的問題。
鄧偉委員說,我國經濟領域現在存在著一種怪現象,『親兒子得不到扶持,卻招來了一些洋女婿。』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來,外資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昇中國產品核心競爭力,促進就業方面確實功不可沒,但我們現在應該改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正如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的那樣,『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纔。』而非公經濟目前為國家貢獻了三分之一的GDP,43%的稅收,75%的下崗再就業人員是由民營企業安置的,80%的自主創新項目和科技成果也來源於中小型企業和非公經濟,非公經濟不但為經濟發展做了貢獻,還為社會穩定和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鄧偉委員建議,解決這一問題有三個具體措施。
第一,銀行在授信評級時,把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評估作為參考指標,因為很多創業型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沒有過多的固定資產,很難進行抵押擔保,致使這些企業的技術優勢和營銷優勢無法體現出來。
第二,銀行要寬松貸款環境,銀行自身要建立一套機制,貸款給國企,資金損失後不追究責任,貸款給民營企業,資金損失後追究很重的責任,這很不合理。
第三,各部門要和銀行協調統一,例如,國家發改委在審批項目時也應該象銀行在審批貸款的時候,也要把上述指標納入到授信評級的體系當中。真正做到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