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協委員:打造重點工程 推進新農村建設
2007-03-14 22:19: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4日電 (記者 孫曉銳) 加大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力度,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實施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將『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政府今年主要的工作任務之一。出席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的我省委員認為,國家應從重點領域、重點基礎建設突破,堅持集中纔力,從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入手,使農民直接受益,長期受益。

  全國政協委員張宏偉建議,采用捆綁式投資戰略,加強農村交通、教育、衛生三大重點領域工程項目的支持。

  提案摘要:全國平均每個一縣建縣鄉農村公路300公裡。

  委員建議:徹底解決農村農村交通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我國共計有縣級市、縣、旗2007個,如果平均每個縣的縣鄉農村公路達到300公裡的估摸,全國農村就有60多萬公裡的農村公路,再加上2006年全國已完成建改32.5萬公裡的農村公路,我國縣鄉公路總裡程就可達到90多萬公裡的規模,這將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村交通網。一旦農村公路網建成,農村振興、農村發展、農民致富會變成現實,這是一項百年大計。

  提案摘要:全國平均每所中小學分別投資100萬元、50萬元,用於教學器材、教學設施的改善

  委員建議:目前,全國農村約有中小學21萬多所,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學設備、設施普遍較落後,一些地區中小學更是缺乏基本的教學條件。如果國家集中投資改善,對於提高未來新農村新農民人口素質,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將起到關鍵作用。

  提案摘要:全國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投資100萬元,用於醫療器械、醫療設施的改善。

  委員建議:我國鄉鎮衛生院設施落後的矛盾,廣大農村享受醫療公共產品資源低水平的狀況,一直沒有根本改變,農村因病在家死亡的比列高達60%以上,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我國共有鄉鎮35473個,落實這項投資,對於緩解農村醫療衛生落後狀況,將起到基礎性作用,得民心,順民意。

  全國政協委員姚建亭建議,農村水利設施建設,關系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能否得到提高,關系到農民生活水平能否得到保障,也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加快水利控制性工程建設步伐,完善灌區的灌溉和排澇體系建設,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早日實現農田水利化,顯得日趨緊迫。

  提案摘要:突出區域特點,明確『多予』方向。

  委員建議:新農村建設確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多予』應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避免一刀切,制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以加強農業生產保障功能為重點,突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主體地位。工業反哺農業,要首先『哺』在蓄水保土上,『多予』要體現在農田水利建設上。

  提案摘要:統籌規劃,大中小並舉。

  委員建議: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應有利於促進人與河流和諧,提高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有利於農林牧漁共同發展,大中小項目之間要做到相互銜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應突出公益性特點,應加大中央公共財政的投入,減少地方自籌比例,摒棄以往的『顧大不管小』投入政策,實行大中型項目有保證,小型項目有支持的投資機制。

  提案摘要:統籌規劃,大中小並舉。

  委員建議: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以供求為杠杆,開發水市場,深化水價改革,把灌區和農民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使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形成良性的保障機制。

責任編輯:張昭

【專題】2007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