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東江橋的命運
2007-03-19 15:20:4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鞠紅梅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市政府決定封閉東江橋是對人民生命安全負責的正確和必然選擇。
 松花江公路大橋目前車流量嚴重超過設計流量,車輛行駛速度平均下降了10%。
在江南上班的居民,每天在路上的時間來回增加了兩個多小時。

  東北網3月19日電 從東江橋橋頭的鋼筋網安裝的那一刻起,便改變了松花江兩岸交通的格局。

  哈爾濱的江南江北兩岸由四座大橋連接,由西向東分別是:公路大橋、濱洲橋、東江橋和四方臺大橋。其中,濱洲橋為鐵路橋,而四方臺大橋不但離市區遠且為收費橋,多用於通往吉林省等方向的車輛通行。原來承擔著江南江北居民通行、客貨運汽車通行任務的東江橋封閉後,它的未盡使命便重重地落在了本已並不寬松的松花江公路大橋身上。公路大橋,責無旁貸地成了市民往來於松花江兩岸的唯一通道。

  松花江公路大橋始建於1983年,1989年通車,建成後以其可並列行駛四輛大型卡車的24米寬的橋面,創下了國內特大型公路橋中橋寬之最。通車初期,橋寬而車少,橋面交通暢通無阻。隨著哈爾濱市車輛的增多、江北的開發,特別是市政府行政辦公中心搬入松北區、冰雪大世界永久選址鎖定松北區,哈師大及哈商大紮根松北區、新的太陽島風景區展露新顏、呼蘭區利民開發區漸成規模等,均令公路大橋上車流穿梭、晝夜不息,交通日益繁忙。

  市交警支隊統計:東江橋封閉前,松花江公路大橋每小時的車流量便已達到每小時4000餘臺。而這座橋的設計最高車流量為每小時4500臺,車流量已接近飽和。東江橋封閉後,公路大橋承擔了東江橋近80%的過江交通量,每小時車流量達到5000餘臺,超過了設計流量,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連續幾日記者觀察,每天7時上班高峰時段,等待上橋的車輛在橋下排起幾十米至數百米長龍,只能亦步亦趨緩行上橋。9時以後,車流纔逐漸恢復正常。11時後,車輛開始增多,在引橋和橋面上緩慢行駛。16時30分以後便迎來下班高峰,車輛擁堵時常發生。

  東江橋封閉的兩個月來,市交警支隊秩序處工作人員對公路大橋的交通深有體會,過江車輛的聚集令車輛在橋面的行駛速度平均下降了10%以上。而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或壞車,橋面便會發生嚴重擁堵,交通全面癱瘓。

  鋼結構橋梁專家論證後認為,一般情況下,維修一座舊橋直接和間接費用比修建一座新橋還要高,最高可達到3倍失去維修價值,東江橋待全面報廢

  東江橋的封閉必然會對沿橋居民和企業的生活生產引發上述影響,而兩個多月前,市政府封橋的決定公布得卻迅速而堅決。回顧這一決定形成的始末,方可見政府的慎重和對市民安全負責的良苦用心。

  三次論證唯有封橋

  市公路部門詳細記載了促成封橋的每一步歷程。早在2002年,因橋體老化,鐵路部門便組織橋梁專家對東江橋進行鑒定和評估,專家認為,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該橋可使用至2016年。但近年,很多滿載殘土和建築材料的貨車晝夜不停地由該橋經過,橋面由於長期重壓焦油已被擠到兩側,橋面多處破損露出混凝土層和鋼筋。因此,2005年11月,市交通、公安部門邀請省內著名橋梁專家對東江橋進行了第一次險情論證會。實地考察中在橋上發現多處鋼梁裂紋,鉚釘松動、混凝土橋面破損、伸縮縫破損等嚴重病害。市政府采納了專家對通過該橋的車輛進行了限高、限速的建議。

  連續觀測一年後,去年11月,市有關部門和省內橋梁專家對東江橋進行了第二次論證。鋼桁梁結構的東江橋,鋼梁間以直徑2.2厘米的鉚釘高溫擠壓連接,而此時,萬餘鉚釘已脫落107枚,上橋的錐坡下沈6至8厘米,錐坡水平位移4厘米,承載橋梁的重梁上出現了上下45度的貫通裂紋。

  去年12月,專家進行了第三次實地觀測和論證。發現僅一個月時間,橋上脫落的鉚釘由107枚猛增至196枚,尤其是支橕公路橋面受力點的鉚釘脫落。專家認為,該橋公路路面在車輛荷載衝擊作用下,或惡劣天氣影響下,隨時有發生鋼梁脆斷的危險,已屬高齡危橋。建議修復或報廢。

  根據專家建議,市政府發布了關於濱北松花江公鐵兩用橋(東江橋)橋面實行封閉的通告,於去年12月25日起施行。

  即使在東江橋封閉以後,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仍在謹慎論證這一決定的正確與否。

  1月30日,國內著名的鋼結構橋梁專家、北京交大橋梁與結構工程研究所兩位教授受邀來到哈爾濱市,會同交通等部門,專門就封閉東江橋的正確性再次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召開專家論證會。

  論證結果認為,前三次專家論證的結果是正確的,東江橋鋼材本身已發生脆性變形,隨時可發生橋梁坍塌的危險,一旦車輛或行人在橋面通行時橋梁坍塌,後果不堪設想。他們認為,市政府決定封閉東江橋是對人民生命安全負責的正確和必然的選擇。如不封閉,則是政府不作為不負責的行為。

  修復價值幾乎不存

  橋梁封閉,並非罕見。省內的就有1935年建成通車、2005年封閉的齊齊哈爾嫩江鋼橋。北方交大的高教授曾親自主持嫩江鋼橋的檢測鑒定。他在國內鋼結構橋梁研究方面是極其權威的專家。

  為什麼東江橋這座公鐵兩用橋火車尚可通行,而公路橋面必須封閉?高教授說,這座橋上公路和鐵路傳力路徑是不一樣的。上層的公路橋面由鋼梁支橕,在支承公路橋梁縱橫連接點的鉚釘脫落之後,承受並傳遞公路荷載的主要承重構件上橫梁與節點病害嚴重,使公路橋面結構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和效力,從構造上說肯定不能使用了。而承受鐵路荷載的主要承重構件主桁沒有明顯病害,目前鐵路尚可限速通行。

  高教授認為,如果必須對東江橋進行維修,以期恢復部分交通,就必須封閉鐵路交通,且造價昂貴,其直接和間接產生的維修費用,在一般情況下,比修建一座新橋還高,最高可達到3倍。而且維修難度大、時間長,綜合經濟、技術等條件,已屬高齡危橋的東江橋沒有實際的維修價值。

  同時,國內和省內橋梁專家也提出,在東江橋封閉的情況下,市有關部門應與鐵路部門協調,對節點脫落的鉚釘采用高強螺栓進行替換,以避免因溫度變化、風力荷載及鐵路行車振動等作用,造成公路橋面構件的突然脫落。

  東江橋是否會拆除及何時拆除,則將取決於東江橋下層鐵路的運行情況。哈爾濱鐵路局工務處橋梁科負責人介紹,目前,鐵道部專家對東江橋鐵路的鑒定使用期限仍為2016年,目前,火車在該橋運行也已進行了限速,正常情況時速為120公裡的火車在通過該橋時,貨車限速45公裡,客車限速90公裡。

  市公路部門有關人士預測,因松花江上將建新橋,及考慮到橋墩對江水的阻力等因素,待東江橋全面報廢後,留下來作為景觀觀賞的可能性不大。

  新跨江大橋將接替東江橋重任初定今年4月或7月開工建設

  為把江南江北連為一體,市規劃部門近年規劃出十餘條江上通道。今年最有可能實施的是道外二十道街跨江大橋及江北聯絡道,這項工程將南起道外二十道街與靖宇街交叉口,跨越松花江河道和江心島,北與哈伊公路相連,全長14.8公裡,其中跨江橋長2.783公裡,估算總投資約14億元。道外二十道街跨江大橋位置與東江橋相距不遠,建成後不但解決松浦鎮7萬百姓出行難題,還將成為哈爾濱市連接江南江北的重要樞紐工程。

  據市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半個月前,國家評審組來到哈爾濱市,對二十道街跨江大橋建設項目進行了技術性論證,並進行了啟動建設的評審。目前,可建報告已經通過。市建委和松北區等有關部門已就二十道街跨江大橋的啟動建設進行了多項研討,確定今年將開工建設,具體時間初步定為4月或7月,現在正報請市政府審批。

  由於松花江水面寬闊,要建一座橋梁並非易事。市交通部門將在新橋建起之前,在夏季增加渡江船只,在冬季將考慮架設浮橋。

  一座橋改變了千家萬戶生產生活

  東江橋封閉,給公路大橋帶來重負,而對於曾每天依靠東江橋通行的居民來說,帶來的不僅僅是因繞行而額外支出的時間。

  7萬居民每天繞行過江

  松浦鎮是距離東江橋最近、受東江橋封閉影響最嚴重的區域。據統計,松浦鎮有3萬餘自然口,還有黑龍江科技學院等6所大中院校4萬餘師生。東江橋的封閉,7萬人的生活因之改變:在江南就讀的學生、在江南上班的居民,在江南居住、在科技學院上班的教職員工……工作和學習要求他們必須每天往來於江南江北之間,兩個月前,他們都是就近從東江橋過江,乘車至江南只需20分鍾。而眼下,他們要乘車繞行10公裡從公路大橋過江,到江南至少1小時20分鍾,每天在路上的時間來回增加兩個多小時。

  一家住松浦鎮、在博物館附近上班的居民對此感到苦不堪言:以前開車走東江橋到單位是40分鍾,而現在即使在公路大橋暢通的情況下也至少需1個半小時,如遇降雪或交通事故,一上午都到不了單位,遲到成了家常便飯,工作因此而受影響。

  松浦鎮有關負責人說,鎮上不少居民因無法忍受每天在路上支出的大量時間和精力,而到江南租房居住。這對他們是無奈之舉,卻令更多沒條件去租房的居民羡慕不已。松浦鎮現有5000餘60歲以上的老人,如突發疾病,封橋前叫救護車只需15分鍾便可到達,而現在至少需1個小時。而如突發火災,消防車也不能及時到達。這些都是交通受阻的居民們的隱懮。

  千戶企業經營受到重創

  東江橋封閉的兩個月來,對松浦鎮企業發展、招商引資,乃至菜農生存的影響日益突顯。

  松浦鎮政府有關資料顯示,該鎮現有1000餘家企業,由於公路大橋白天不允許貨車通行,要想及時運送原材料必須走距離遠且需交費的四方臺大橋,致使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下降,許多企業生產受阻,效益嚴重下滑。松浦鎮最大的東北亞經貿科技合作區內已引來數十家企業,其中生產規模最大的一家企業已投資數億元進行生產,封橋後,經濟效益受到重創。許多曾有意向在合作區內建廠和在松浦鎮投資的企業已放棄投資項目計劃。

  直接受影響的還有住宅小區的開發建設。靠近東江橋處的常盛源、金水家園等住宅小區在封橋前銷售得紅紅火火,封橋後卻不斷有人退房,令開發商遭受極大經濟損失,卻束手無策。

  企業面臨發展難題,而擺在該鎮2萬菜農面前的,卻是生存問題。以前的夏秋季,菜農走東江橋,20分鍾就能把新鮮蔬菜運到港務局蔬菜批發市場,而現在,公路大橋21時後方允許農用車通過,菜農們懮慮:今年和以後的蔬菜還能賣出去嗎?

  背景

  東江橋即濱北松花江公鐵兩用橋,又稱濱江大橋。該橋為公路與鐵路共用的大鋼橋,共12個孔,全長1147.6米,是哈爾濱市最早的公鐵兩用過江大橋。

  1932年哈爾濱被日本侵略者攻陷。日本侵略者為了掠奪黑龍江省的豐富資源和實現進一步的佔領,對哈爾濱地區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規劃。濱江大橋由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哈爾濱事務所設計,南滿鐵道株式會社鐵道建設局主持施工,1932年11月5日始建,1934年9月竣工。整個工程費用347.26萬元偽幣。

  1986年以前,也就是在松花江公路大橋建成前,它是江南連接江北,以及哈爾濱市連接大慶、伊春、黑河的唯一公路交通特大型橋梁。

  該橋作為公路鐵路兩用橋,分上下兩層,下層是鐵路單行線,上層是可供兩車並行的公路,公路兩側是1米寬的人行道。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