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老人公園享受快樂 青年健身房花錢買汗 大眾健身正當時
2007-03-21 10:49:3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耿香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1日電 陽光明媚的春天來了,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參與形式多樣的健身活動,而那些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已把健身當成當今的時尚運動。

  走出家門盡享夕陽紅

  記者日前清晨來到哈爾濱兒童公園,目睹了如同趕廟會一般熱鬧的群眾健身活動場景。入口附近的廣場,百餘人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沿途不斷看到慢跑的老年人,踢毽子的中年人和跳繩的兒童。園內專設的健身區更是人潮湧動,200餘人隨著口令整齊的做著廣播操,銀球在6張乒乓球臺面上飛舞,40來人排成方陣在全神貫注地打太極拳,旁邊的器械健身區人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著單杠、雙杠、吊環……

  年屆80的陳寶璽老人告訴記者,他在這裡打乒乓球已經有20多年,『冬天大清早就來打乒乓球的有40多人,夏天可達百餘人,即使是大年初一也從未間斷過。』而另一位紅光滿面、看上去十分硬朗的耿德明老人說:『我今年86歲,在這裡鍛煉快40年了,很少得病』。10年來堅持練太極拳和太極劍的75歲的宋偉敏老人向記者介紹,他們都是哈爾濱市太極拳協會成員,目前全市已經發展有87個活動站點。兒童公園是其中一站,共有40來人,年齡最大的是80歲的暴鳳朝老人。

  走在松花江畔,迎面而來的是跑步的人流,不斷見到打太極拳、練武術的人群……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江面上的冬泳愛好者們。據了解,有200多位冬泳愛好者常年在江上堅持冬泳健身,72歲的常思明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對記者說:『我從1985年開始參加冬泳活動。最大的感受是,冬泳能使人在短短的幾秒鍾內,就能達到長跑幾千米的鍛煉效果。』

  摒棄舊習花錢買健康

  記者又分別走訪了哈爾濱市幾家健身場館,其火爆場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市人民體育館內,無論是健身俱樂部,還是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籃球活動場館都是『人滿為患』。據薛永峰館長介紹,該館開放至今已有十年,初期來館健身人數寥寥無幾,自2003年後,各場館健身人數始終呈過飽和狀態,中青年人佔絕大部分。

  據一家健身俱樂部的工作人員介紹,有氧健身操、器械、瑜珈等健身活動深受人們的歡迎。近年來,該俱樂部會員人數迅速增加,目前已有4000餘名會員,比去年同期增長約20%,其中20歲至50歲的人數佔據主要部分。此外,會員的穩定性也較以往明顯提高,常年堅持到俱樂部參加健身的『老面孔』越來越多。該俱樂部健身教練劉春明對記者說,近幾年,參加健身活動人員自身的計劃性和針對性都有所提高,反映出人們對健身的認識正在逐步深化。

  與此同時,全市不同檔次的健身俱樂部已增加到60餘家。據了解,哈爾濱市各種形式的健身活動正呈蓬勃發展之勢,健身場所也在相應增加。以游泳和滑雪為例,目前全市游泳場館已增加到百餘處,滑雪運動場所達40餘家。看到各健身場所人頭攢動的興旺景象,『走出家門健身,花錢買健康』已成為當今時尚。

  場館匱乏成瓶頸所在

  隨著健身人數與日俱增,場館設施日漸緊缺,2個籃球場地經常出現10餘人共用1個籃筐的情況,乒乓球臺也始終不夠使用,以致多人長時間等候的局面經常發生。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上述情形,在哈市的其它健身場館也屢見不鮮,類似市人民體育館這樣具有一定規模、面向大眾開放的健身場館僅有會展中心及幾所高等院校寥寥數家,遠不能滿足大眾健身的需求。而國內一些城市,針對健身場館匱乏問題,采取了一些積極對策,如南京市政府近幾年投資2億餘元,用於建設分布於市、區及社區的網絡化大眾健身場館,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眾健身場館緊缺的局面。如何使更多的普通大眾能走進健身場館,享受到低消費、高質量的健身活動以促進全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

責任編輯:魯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