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電 位於哈爾濱市中山路上的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一開館,就有哈爾濱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一群學生前來參觀。
正在讀大三的學生孟男參觀後說,短短的幾個小時,就能對哈爾濱市電信通信業百餘年的發展歷程有所了解,讓人大開眼界。『這樣的博物館再多些就好了。』如今,孟男的這個願望逐漸在實現。
自去年以來,哈爾濱市陸續建造了許多『免費博物館』: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歷史博物館、哈爾濱消防展館等,它們紛紛面向市民免費開放,讓市民大開眼界。
據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該館是由企業投資興辦的大型公益文化場館,展館收集、陳列了展示哈爾濱市電信通信業107年發展歷程的特色實物190件、照片154張、電子地圖兩幅、展板27塊。其中展館中珍藏的展品有:民國時期的電話、電報文物,通信業發展不同時期的有線、無線、載波通信器材和交換終端設備等。展板的內容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等3個不同歷史時期通信業的發展狀況,記錄了市通信分公司自19世紀末在松花江北岸設報房開始,到2006年成為現代化通信企業的百年風雨歷程。
去年『119』消防宣傳日,哈市消防支隊在道外區建起了消防展館,展館擁有上世紀20年代英國產的消防泵和解放前的消防馬車等展品,成為普及知識服務市民的窗口。
今年1月,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歷史博物館對外開放以來,也引來了多個工業游的團體。該館佔地200多平方米,有近百件實物珍品和百餘幅珍貴圖片記錄了百年大眾肉聯的發展歷程。
許多參觀者認為,企業投資創辦博物館是一項多贏之舉。它不僅提昇了企業的文化品位,而且發揮了社會教育功能,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必將成為哈爾濱『千年文脈、百年設治』的又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