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9日電 在我省馬鈴薯主產區克山、綏棱等地,曾被農民看作『雞肋』,扔了可惜、賣又賠本的加工用馬鈴薯,由於行情開始看好,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正值備春耕時節,在省農科院克山馬鈴薯研究所出現了搶購馬鈴薯種薯的熱銷場面。據該所副所長、馬鈴薯專家盛萬民介紹,今年該所種薯銷售成番論倍增長,粗略估算增長得在1.5倍以上,預計今年全省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將比去年增長10%~20%,有望成為馬鈴薯生產的『拐點』。
小土豆找回昔日輝煌
論過去,黑龍江馬鈴薯的優勢是絕對的,無論是那震動全國的廣告『克山土豆,全面!』,還是訥河『中國馬鈴薯之鄉』的封號,抑或是曾供應全國的大興安嶺種薯基地,都寫下了龍江薯業的輝煌。
然而這幾年,不管情願與否,我省馬鈴薯大省的地位都撼動了。由於種種原因,產業化經營起步晚,我省馬鈴薯在種薯、產量、土壤、氣候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和科研優勢、原料成本優勢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經濟優勢,馬鈴薯加工業甚至被甩在了綜合條件遠不及我省的雲南、甘肅、河北、內蒙古等地後面。
打造土豆金招牌,重振馬鈴薯大省雄風,不但是我省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的迫切願望,也是馬鈴薯專家的希望。
自去年以來,我省馬鈴薯生產出現了一縷縷曙光。克山縣曙光鄉農民張輝和大多數薯農一樣,小小土豆給他們帶來了希冀。他家種的100多畝馬鈴薯不僅全部找到了銷路,與以往不同的是,還出現了多家淀粉加工企業搶購的現象。張輝介紹,去年加工用馬鈴薯,企業給出的收購價達到了每公斤0.4元錢,比上年整整高出了4分錢,如今,種植馬鈴薯使他家畝效益增加500元。據盛萬民介紹,農民種植馬鈴薯的投入和產出比為1:4,高者達到1:7,遠遠高出小麥和大豆,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農作物。
在克山農場的一家馬鈴薯淀粉生產企業,負責人說,淀粉生產企業搶購原料、擴大收購量,主要是因為近期國內馬鈴薯淀粉需求旺盛。與過去企業主動找市場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用戶主動上門來求購淀粉。近一年收購馬鈴薯大約是上年總收購量的五倍。
今年馬鈴薯種薯的熱銷,仿佛也在暗示著馬鈴薯的回潮。不僅如此,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也成了加工企業爭奪的對象。克山縣曙光鄉負責人說,由於曙光鄉常年都保持5萬多畝的優質馬鈴薯種植面積,目前已有多家大型馬鈴薯加工企業表示,希望把這裡作為原料基地。
加工企業走出低價危機
自2001年以來,我省馬鈴薯生產加工產業發展迅速,馬鈴薯制品規模以上生產企業達120多家,涉及專業種植農民100多萬戶,馬鈴薯及其制品的生產、加工、物流、銷售已經形成成熟的產業鏈。
日前,馬鈴薯淀粉反傾銷案的勝訴將對我省今後馬鈴薯生產產生積極影響。我國馬鈴薯淀粉年產量30萬噸左右,而年需要量在80萬噸,國內馬鈴薯淀粉市場空間很大,加之我國馬鈴薯原料薯價格較低,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的效益應該看好,但由於2005年歐盟以低於企業的生產成本向我國傾銷出口馬鈴薯淀粉,到港價格從4300元/噸猛降到2800元/噸,導致國內馬鈴薯淀粉價格從3800元/噸降到2800元/噸,企業庫存增加,馬鈴薯淀粉滯銷,就目前而言,當國內馬鈴薯淀粉銷售價格低於3600元,加工企業已無利可圖,因此歐盟馬鈴薯淀粉傾銷給我國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該傾銷案經商業部裁定,中國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勝訴後,國內馬鈴薯淀粉價格已從3800元/噸上昇至6000元/噸,加工企業已擺脫了國外進口同類產品不公平競爭所導致的低價危機。我省加工企業又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
目前,我省約100多萬專業種植農戶為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提供原料薯。由於加工企業效益下滑,加工企業無法保證農民的合法利益,致使農民的損失嚴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損害,原料薯的價格從0.4元/公斤降到0.24元/公斤,而生產每公斤原料薯的成本在0.3元左右。歐盟反傾銷案勝訴後,由於企業效益的提高,企業既增加了原料薯的需求量,同時提高了原料薯的收購價格,已上昇到0.56元/公斤,使得種植農戶的效益明顯提高。
加工專用型成市場新寵
我省種薯曾面臨信譽危機,原本生產脫毒薯至多三年就應更換一次原種,一些種薯經銷者為利益驅動,將連續繁殖了10餘年的種薯仍當作脫毒種薯出賣,致使種薯信譽下降,市場萎縮。還有一些加工企業收購原料馬鈴薯時,驗等定價不規范,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護,挫傷了薯農的積極性。
面對今年馬鈴薯生產的大好形勢,馬鈴薯專家盛萬民提醒薯農,應該抓住當前馬鈴薯產業化龍頭企業紛紛上馬之機,主動配合企業,按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種植品種及相應的栽培技術。
據介紹,我國馬鈴薯品種相對單一,長期以來育種的指導思想主要以追求高產穩產為目標,所育成品種主要是以鮮食為主,缺乏優良的加工品種,特別是適合生產馬鈴薯全粉及炸片、炸條的品種。馬鈴薯品種普遍存在於物質含量低、薯形不規則、芽眼較深、表皮不夠光滑等缺陷,難以適應加工企業需要。
隨著馬鈴薯快餐食品開始在我國興起,許多國外著名的馬鈴薯食品生產廠家在國內投資設廠,生產油炸薯片和休閑食品,國內一些廠家也引進了一些油炸生產線,但質量與國外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為產品成色、口感較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馬鈴薯原料質量差。一位馬鈴薯專家開玩笑說:『中國的馬鈴薯生產是用一流的設備、二流的管理,三流的原料,做出四流的產品。』
『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的快速發展,對高質量的原料薯的數量需求必然增加。因此通過企業需求的拉動,將會極大地改變我省目前生產上的主栽品種絕大部分為高產鮮食菜用薯,而加工專用品種供應不足的局面,從而促進加工用品種種植面積及比例的增加,有效地調整我省馬鈴薯品種種植結構的布局,提高經濟效益。』馬鈴薯專家盛萬民說。馬鈴薯是一季作物,收獲期和儲存期很短,企業是常年生產,而且不同用途的馬鈴薯深加工產品對原料的內在成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薯農要及時調整思路,瞄准多樣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以生產不同生育期、不同內在質量標准的高淀粉馬鈴薯為調整目標。
以盛產粉條而聞名的林口縣奎山鄉1700多戶農民與當地一家龍頭企業簽訂了共計4萬畝的高產高淀粉的脫毒馬鈴薯種植合同。2006年馬鈴薯獲得喜人的收成,平均畝產達3000公斤,當地農民累計可以獲得4000萬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