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電 幾年來,我省奶業的快速發展與政府部門的引導息息相關。回望過去,正是在宏觀政策的有力推動之下,我省奶業纔成功的走出了一條『先插旗、後招兵』的發展之路。如今,隨著奶業快速擴張期的結束,產業發展中一些新的問題相繼浮出水面。
面對問題,我省相關部門開始著手研究對策,力爭標本兼治,盡快突破當前奶業發展的困境。
熱市場遭遇冷卻奶業發展平臺期應正確面對
2000年,我省奶牛存欄僅為69.8萬頭,2006年末,全省奶牛存欄已經達到178.1萬頭,6年間,我省奶牛存欄增長了100多萬頭。
采訪中,全國奶業發展專家委員會成員、省畜牧獸醫局綜合處陳宏認為,在今後我省奶業的發展中,奶牛單產和質量、產業素質的提高、產業鏈條發展能否協調運轉將成為更關鍵的問題。由此,政府、企業和奶農需要做很多新的功課。
根據我省奶業發展規劃,未來幾年,我省奶業發展速度將采取相對放緩的策略,保持在每年10~12%的增長速度上。而這數字的指向不再是奶牛存欄數量,而是鮮奶產量。
陳宏說,『根據測算,黑龍江的牛群單產達到6噸左右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標准。而按照質量效益型畜牧業的發展標准,今後幾年,我省奶牛存欄的數量放緩是一個正確而必須的趨勢。』
減少轉型陣痛打破發展瓶頸政府須投『猛藥』
在我省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的成功引導不乏先例。而此次,面對奶業發展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政府部門最迫切需要的是從提高原料奶收購價格、整頓奶源市場、推廣訂單生產等方面入手,遏制當前奶業發展中不良現象。
長期以來,由於多種原因,我省原料奶收購價格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提高原料奶收購價格,建立合理、均衡、可調節的價格形成機制是解決當前我省奶業問題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經測算,在合理調節終端產品售價、減少中間環節克扣的前提下,將達標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從目前的每公斤1.6~1.7元左右提昇至每公斤1.85~1.90元應該是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畜牧部門建議,這一價格應該成為全省統一的最低基准價,並由物價部門予以監督執行。
此外,合理規劃奶區布局和收奶站點,整頓奶源市場將是政府部門的另一劑『猛藥』。目前,我省畜牧部門已開始與工商部門緊密配合,嚴格對新建奶站的資格審批,防止重復設站,不達標設站,防止出現惡性競爭、搶奶大戰或者聯手拒收現象的發生。為防止中間商的盤剝,畜牧部門希望企業能與奶戶直接掛鉤,將奶資直接送達奶農的賬戶上。
一個好的奶業市場離不開好的奶源基地。畜牧部門希望,我省奶業企業應該主動培育和發展自己的第一車間。在眼下,政府、企業和奶農三方都能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使我省奶業發展平穩渡過轉型期。奶業發展持續健康治本之策應常談常新
省畜牧獸醫局局長祖偉認為,標准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化管理等仍然是整個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必要和有效的手段。
眼下,我省奶業發展在基礎設施、服務手段、人員培訓、疾病防控、草原改良以及奶業公共安全、環境安全等重大項目建設上資金支持力度還明顯偏弱。在有些地區,近年來極力鼓勵養殖戶貸款養殖奶牛,結果農戶購進的奶牛價格偏高,而且利息非常高,配套設施、配套政策又沒有跟上,這就極大地增加了養牛的風險。目前,我省商業保險機構開展的奶牛保險業務面還很小,而政策保險還在探索中。現在,全省已參加保險的奶牛僅有10萬頭左右,這就使奶業生產不得不面臨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
祖偉認為,在奶業發展的預期目標中,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必須得到轉變,規模化、標准化,現代奶牛業是今後我省奶業發展的幾個關鍵詞。考慮到從業者素質和投入能力、管理成本等因素,今後我省推廣的重點應放在20~50頭規模、采用家庭牧場或者股份制形式經營的規范化養殖小區上。只有采取集約化、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提高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纔能從根本上穩定奶牛生產。
為加快奶牛品種改良進程,牡丹江龍大公司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引進荷斯坦等進口高產奶牛胚胎2000枚,利用胚胎移植技術繁育奶牛,年平均產奶7噸以上(比全國奶牛單體平均年產3.2噸高一倍,比當地奶牛飼養小區單體5噸的年產量提高25%)。
記者感言
有人說,一個成熟的經濟體,政府的作用總應該恰到好處。它所要關注的應該是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手段完善和宏觀政策引導。但是,在當前我省奶業發展的問題上,政府發揮的作用顯然還要更多。
其根源在於,在一個成熟的經濟體中,行業協會和社會化服務總是不可或缺。而眼下在我省,奶業行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公司+農戶+協會的一體化關系就無法完全確立。奶農的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能力顯得尤為薄弱。此時,當一系列新問題來臨時,政府就必須更多、更好地為奶農服務。
縱觀國內奶業市場,黑龍江的龍頭地位不可撼動。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發展相對超前,黑龍江已率先走到了轉型的路口。在這個背景下,做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省相關部門如何尋找和探索行之有效的轉型之路,因此具有特殊的意義。
讓我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