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6日電 伊春市嘉蔭縣始終堅持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全心全意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讓百姓得實惠,受到了全縣城鄉百姓的廣泛贊譽。
讓城鄉百姓腰包鼓起來。2006年,縣屬生產總值預計實現97518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實現3800萬元;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形成了以農副山特產品、礦產品、林木產品為主導的加工業。不斷完善所有制結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狠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形成了以優質大豆、絨山羊、民有林『三色經濟』為主體的具有嘉蔭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2006年,僅絨山羊產業就實現產值7100萬元,為農民人均增收945元。,組織農民在俄羅斯闢建了境外農場,租賃俄方耕地3700餘公頃,農業合作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全面推行了醫療衛生、教育等事業單位改革及農村稅費改革,管理體制日益完善,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2006年,這個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6740元和4380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27%和50%。
讓城鄉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可喜變化。全方位開通了對俄口岸,開展了農業開發、森林采伐、經貿旅游和對俄勞務等多領域合作。2006年,全年進出口貿易額實現874萬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對俄進出口貨運量達6.6萬噸,進出口貿易額實現631萬美元,是2003年的15倍。這個縣還成功舉辦了首屆伊春市嘉蔭對俄區域經濟貿易合作洽談會,簽約額達1080萬美元。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借助外力求發展,三年來,全縣累計引進資金3.5億元,先後有熱電廠、世界生態村等50餘戶投資超百萬的企業落戶嘉蔭;累計對上爭取資金5.1億元,爭取到嘉蔭縣神州恐龍博物館,通鄉、通村公路和口岸路等一批超千萬元建設項目,極大地促進了嘉蔭經濟的發展。積極打造精品旅游,景點和景區建設全面加強,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嘉蔭神州恐龍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開闢了多條對俄旅游精品線路,對俄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讓城鄉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美起來。三年來,這個縣全社會固定資產累計投資11億元,先後完成湯嘉公路、永安工業園區、土地整理、熱電廠、城鄉電網改造等一大批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建設任務。累計投資1.8億元,完成了嘉蔭商城,文體中心,黨政辦公樓,縣醫院,縣二中、聯教中心教學樓等基本建設項目31項,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市政建設累計投資1.1億元,完成建設項目66項,綠化、道路和供熱、供水、排水等市政建設全面加強。2006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19.9平方米和20.7平方米。城鎮綠化面積91.2萬平方米,城鎮綠化率達25.5%,比2003年提高4.5%;道路硬化率達98%,比2003年提高28.8%;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70.2%,年均增長16.5%。累計投資近5億元,完成了105.2公裡通鄉公路、249.3公裡通村路和50公裡邊防巡邏路建設,湯嘉公路、口岸路全面竣工,結束了我縣等級公路無白色路面歷史,幾代人改變交通狀況的美好願望變成了現實。在新農村建設中,通過實施『八項工程』,省市縣三級包扶幫建,累計投入資金1.4億元,推進村屯道路、住宅、新能源、飲水、綠化建設,全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此外,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城鄉電網改造順利完成,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生活條件發生質的變化。
讓城鄉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好起來。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5%以內。三年來共開發就業崗位2912個,通過優先安排就業型項目,使下崗職工得到充分安置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城鎮低保應保盡保;扶貧解困和社會救助工作成效顯著,三年來,實施扶貧項目達80個,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職工自營經濟規模逐年擴大,2006年,職工自營經濟增加值達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