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6日電 嫩江縣與農墾九三分局大力開展場縣共建,實施農場模式化栽培,把許多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他們『洗腳上岸』,或就地轉移,或外出務工,在向土地要效益的同時,再添增收渠道。
這個縣海江鎮嫩光村關家屯董憲成就是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個代表。老董家有6口人,耕地面積只有一?七,一年累死累活,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遇到年景不好時,連本都保不住。這點可憐的耕地如同雞肋一樣,棄之可惜,食之無味。2006年,關家屯實施了農場模式化栽培,有大馬力機械耕作,有飛機航化噴藥,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了,這讓老董家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兒媳閑了起來,在縣鎮勞動力轉移部門的統一安排下,他們被輸出到北京樂天食品公司。而家裡的耕地通過實施農場模式化栽培,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每?地也較往年增收千元以上。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