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爾濱市破肇事逃逸案七成依靠群眾舉報
2007-04-08 06:41:0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8日電 據交警部門統計,哈爾濱市每年破獲交通肇事逃逸案達60%以上,其中七成依靠目擊群眾配合舉報。許多熱心市民不但積極為警方提供線索,有的還勇敢地協助警方堵截或查找肇事逃逸車輛,一些立功市民甚至連獎金都未領取。

  七成逃逸案件破獲歸功目擊者

  2006年黑龍江省共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368起,其中哈市59起。據市公安交警支隊事故處逃逸偵查科科長王樂鳴介紹,偵破這類肇事逃逸案件,除了現場物證外,絕大多數破案信息和線索都要來源於目擊群眾。一些案件由於缺乏可靠的信息和線索,使交警部門破案難度大增。為了加大肇事逃逸案件的偵破力度,2000年3月1日,市交警支隊籌集了40萬元人民幣成立基金,設立專項賬戶,用於獎勵對破案有功的舉報人、目擊證人、知情者以及在破案中特別突出的公安民警,獎金數額根據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輕微事故分為四等,金額分五檔——1萬元、3000元、1000元、500和300元。案件破獲後,根據有功個人的意願,可以公開或秘密發放。

  王樂鳴講,獎勵辦法出臺以後,交警部門就與哈市各媒體聯動起來,共同發布尋找目擊者和知情者的信息。『每條信息發布後,都會有許多熱心市民打來電話,無論市民舉報信息的准確程度如何,辦案人員都要逐一認真查證,不能漏掉一個可疑點。據介紹,警方在向社會公布信息時,一般采取舉報人直接與辦案人手機聯系的方式,一方面辦案人能在第一時間接到線索,另一方面能保證目擊人信息不外露。『有些時候,一個案件有10多名知情者提供線索,且線索相當集中,這類案件很快就能偵破。可有的案件提供線索人多又雜,其中還可能有肇事者故意打亂偵破思路提供假線索,這就需要辦案人更深層次地去調查每條線索來源的真偽程度。』前不久,辦案民警接到一個用隱藏號碼打的匿名電話,稱交警部門公布的肇事車牌號不正確,然後告知了新的車牌號,為了考證這條線索的真偽度,交警們分兵幾路調查走訪,最終使案件水落石出,打匿名電話的人正是肇事逃逸的那個駕駛員。

  據了解,哈爾濱市交警部門每年破獲的肇事逃逸案中,目擊證人有老人、兒童、婦女、環衛工人和駕駛員等。他們都是在自願的前提下,通過廣播、短信、電話、郵件等不同表達方式,將自己目睹的真實現場告知警方,為警方破案提供幫助。為有效地保護這些目擊證人,交警部門推出了保密制度,嚴格保護舉報人及目擊證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得向外泄露提供線索有關人員的情況,否則將依法追究泄露者和報復者的法律責任。有了這項保障制度,許多目擊者沒有了後顧之懮,不但敢在舉報時表露真實身份,還能勇敢地協助警方追查肇事者,在社會上形成了良好的正義風氣。

  目擊者舉報犯罪多為良知不圖獎賞

  『接觸目擊證人這麼多年,總有一些人表現得是那麼勇敢、無畏、善良,他們配合警方破案不是為獎金所動,而是為了正義和良知,他們讓我們感動!』10多年來一直負責處理肇事逃逸案件的王樂鳴對此深有感觸,他為記者講述了幾個感人故事。

  去年10月的一天清晨5時左右,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宏偉路上,一輛捷達車將一名過馬路的老者撞倒後逃逸,受傷老者經搶救無效身亡。警方趕到現場勘察後,還沒來得及向社會公開『尋證』信息,110指揮中心就接到了兩名晨練老夫婦的電話,老夫婦爽快地應警方邀請,重新回到肇事現場,講述他們晨練後回家途中看到的一幕。取證後,警方欲留下老人聯系方式,以便發放獎金,被兩位老人當場謝絕,他們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向警方提供破案線索,這種舉手之勞何需獎勵。』

  今年1月的一天,事故處來了一名11歲的目擊證人。據小學生佳佳講,中午放學她從校門出來,就看到一輛摩托車飛奔而來,把一名農村打扮的婦女撞倒在地,女子血流滿面。佳佳非常害怕地跑回了家,把事情經過告訴了爸媽,爸媽立即帶著佳佳到公安機關報案。警方破案後,通知其家人領取獎金,佳佳的爸爸說:『身教勝於言教,我們就是想通過這件事喚醒女兒的良知,從小培養她的正義感,獲取獎金並不是真正目的。』

  前不久,110指揮中心接到一名女子報案,稱在香坊區發生一起汽車肇事逃逸案件,這名肇事者現在在珠江路某小區內。市交警支隊民警趕到事發現場,被撞男子剛剛被送往醫院。據該女子稱,事發時她剛好駕車路過此處,看到肇事車輛逃離現場,她一邊報警一邊駕車尾隨其後,跟蹤到一居民區後,肇事車輛就再也沒有出來。不到1小時,交警部門便將躲回家中的肇事司機抓獲。案件破獲如此之快歸功該女子,可該女子至今也沒來領取3000元獎金。

  某日凌晨4時,在道外區先鋒路,一輛越野車將正在作業的一名環衛工人撞倒後逃逸。一名途經此處的『的姐』立刻勇敢地駕車追了上去,在她的帶動下,多名『的哥』駕車加入了追凶隊伍,經過近20公裡的追擊,終於將肇事吉普車截下。他們不僅是舉報犯罪,而且親身參與到與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的斗爭中,值得敬佩。

  獎勵基金急需注入社會愛心

  『市民高度關注交通事故,目擊者和知情者勇敢舉證,這說明市民的社會責任感在增強。』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愛麗認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看到打架、搶劫、傷人等令人憤憤不平的事件,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公眾存在『看客』心理可以理解。但在發生交通事故時,需要的是明確責任,迫切需要目擊者的證詞,因此每一個事故目擊者都有責任作證,不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市公安交警部門推出對目擊證人的獎賞制度,不但從政府的角度引導社會需要合作的精神風尚,同時也給市民搭建了一個對身邊的人伸手相助、表達社會責任和公眾意識的平臺。

  7年來,偵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功人員獎勵基金會已經獎勵了近百名目擊證人。據市公安交警支隊事故處逃逸偵查科科長王樂鳴講,為了提高市民舉報積極性,一些肇事案件受害者家屬曾多次與公安部門聯手,重金獎賞目擊證人,其中最重賞金達到了2萬元,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目前,基金會的獎勵基金已所剩無幾,希望社會各界有愛心的人士都能給予關注,弘揚見義勇為的社會責任心。

  另外,公安交警提醒市民:當身邊發生交通事故時,市民首先要及時報警,有傷員時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及時施援;其次要保護現場,不能為了看熱鬧破壞現場,更不要根據主觀判斷作出衝動的舉措;在交警到場後請及時提供目擊證據。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