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傳授知識感受人情冷暖 大學生家教生活全景掃描
2007-04-08 06:45:0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史延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8日電 個世紀90年代初期,哈爾濱街頭出現了舉著『家教』二字『找工作』的在校大學生。如果說,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家教族』因其早、因其少,還算是一種『新新人類』的話,那麼,今天的『家教族』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從事家教工作,逐漸擺脫父母的『攙扶』,自立求學。他們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故事。

  初入『江湖』時我們很幼稚———大學生家教生活全景掃描

  走進象牙塔,終於脫離了父母多年的呵護與束縛,很多大學生都有一種想自立的衝動與渴望,這種自立既包括精神上的自立,也包括經濟上的自立。然而,由於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們身上沒有一技之長,也缺少社會經驗,他們最大的資本就是十幾年學習積累的知識,於是,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別人就成為他們體現自身價值、實現精神與經濟上獨立最可能、也是最有效的途徑。

  到底有多少大學生在做家教?這個數字因為流動性過大而無從統計。但是,家教已成為大學生最普遍的賺錢方式,卻是一個鐵打的事實。在哈爾濱市的成千上萬個家庭中,大學生家教正為他們的孩子帶去知識,增強參與未來競爭的實力。大學生『家教族』已經成為目前這個社會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他們是大學校園裡的學生,也是家教學生的老師。

  來自省內部分高校勤工助學指導中心的資料顯示,做家教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家庭經濟較困難的學生,他們辛苦奔波,為自己賺取大學期間的生活費,力爭自已養活自己,為貧困的家庭、辛勞的父母減輕一些負擔。他們中有的人甚至同時做著四五份家教,能把自己一年數千元的學費都掙出來,為此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每個雙休日,他們都奔走在做家教的路上,很少有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過得疲憊不堪。

  大學生『家教族』中也不乏家庭環境較好的學生,他們做家教的目的更多的是鍛煉自己的能力,提前適應社會,當然,他們也不否認,賺錢也是他們的目的之一,鍛煉自己的同時也讓大學生活過得更加寬綽,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了父母的保護,獨自走向社會,因為社會閱歷太少,缺少自我保護的意識,大學生『家教族』遇到了許多他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問題:被黑中介欺騙,交完中介費後黑中介就人去樓空了;中介公司給提供找家教家長的電話,但卻總是打不通,中介公司卻以提供了家教信息為由拒絕退還中介費;被一些想佔便宜的家長騙去試講,講完以不滿意為由再換人,既搭了時間,還白花了車費;在學生家裡,被家長防賊、防傳染病一樣地防著,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在家教過程中,大學生『家教族』們提前感受著象牙塔外的人情冷暖,體會生存的不易,他們也因此一點點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起來。

  『家教族』的五味人生

  『戳大崗』起步,貧困女孩自立讀完本科

  看到邵春營時,她正在黑龍江大學勤工助學指導中心裡接待前來填寫『勤工助學申請表』的學生。已經被保送讀研的她現在學習任務不重,便當起了指導中心的『編外職工』,因為對做家教,她有著豐富且成功的經驗。

  邵春營來自於山東菏澤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家裡有姐妹四個。當年她和二姐一起考上了大學,因為二姐考取的是專科,不能辦理助學貸款,親友們為二姐湊上了學費。而邵春營則在母親的擔保下,以自己的名義從當地農行申請了一萬元的助學貸款,踏上了求學路,成為黑龍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一名大學生。

  一萬元的貸款在交了7000元的大一學費和置辦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後,已經所剩無幾了。邵春營找來一張紙,寫上『家教』二字,每周末早上七八點鍾就來到哈一百門前或和平商城門前『戳大崗』,家長們問的多、真正聯系的少。有一次,一個男家長讓她跟著去家裡試講一下,她想都沒想就跟著去了,她說,現在回想起來都挺後怕的。她還曾經往中介公司交過兩次介紹費,一次交50元,另一次交40元,但一份家教也沒聯系成功過。有一次中介讓她與一位家長聯系,這位家長讓她到大發市場附近再打電話。可等她到了大發市場再打電話時,對方電話卻關機了,很明顯,她中了中介的『伎倆』。

  大一上學期期末,系裡組織了一次考試,她考得非常好,從那以後,再有人想通過系裡老師找家教,老師們都推薦她,她的家教工作再也沒斷過,她再也不用去馬路邊舉牌『戳大崗』了。大二時,她曾同時做四五份家教,有的是在晚上7點下課後纔去做,結束時已經快10點了,馬路上漆黑無人,她每次都是害怕得跑著回到宿捨。有一段時間,她累得內分泌都失調了,但她依然堅持著。她說,在貧困的農村,父母把她供到高中畢業已經很不容易了,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讀完大學,不再給父母增加負擔。

  深知求學的不易,邵春營在努力做家教賺錢的同時,也沒有忽略自己的學習,四年來她幾乎得遍了國家、省和學校的各級獎學金和助學金。四年大學生活裡,她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自己解決了全部的學費和生活費。現在,她還在同時做著四份家教,每個月的收入有五六百元,她說,自己正在為攢研究生學費努力呢。

  盡管每一份家教都做得非常出色,但是,邵春營的家教都做不長,因為她每個寒暑假都要回家,這影響了做家教的延續性。她家裡有十多畝地,媽媽一個人在家操勞很辛苦,她希望利用暑假回家幫媽媽乾些農活兒。而每年的寒假春節前後,在外打工掙錢供妹妹上學的爸爸只有在這個時候纔會回家,全家人纔能團圓,她很珍惜難得的團圓,所以一定得回家。她說,雖然自己在大城市生活得很好,但她不想讓自己忘了農民的苦,這樣她對自己纔不會太放縱,纔會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地學習、工作。

  口纔好了,以後找工作面試不會緊張

  做家教的大學生中,並不都是邵春營這樣掙學費、生活費的特困生,許多家庭生活條件較好的學生也加入其中,他們希望可以通過做家教讓自己更早地接觸社會,鍛煉一下自己的能力,早點成熟起來。對他們來說,掙錢倒是次要的。

  哈爾濱工程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研究生二年級學生江玲是個哈爾濱女孩。別看她長得小巧玲瓏,卻是個獨立性很強的人。早在高中畢業那個暑假她就賣過書,還在書店、商場推銷過『文曲星』,她說自己不願意在生活上完全依靠父母。大一時,經人介紹,她第一次做了家教,掐指算來,到現在已經做過十幾份了,所教學生從小學生到高中生都有。她說,自己上高二時也曾請過家教,知道家長們的一片苦心,自己的父母也總是告誡她不要辜負了人家家長的信任,所以她對家教工作非常用心。因為從高中畢業後就一直沒扔過課本,所以她講起課來駕輕就熟,效果非常好,找她的家長也非常多。

  做家教6年,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江玲覺得自己對人與事物的是非判斷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思想也更加獨立了。有的家長尊重她、有禮貌,她往往會多給學生講一些時間。她也曾經遇到過不順心的事:一個唯利是圖的家長開始稱自己忙,讓江玲幫著給孩子做點飯、炒個雞蛋什麼的,後來又得寸進尺地讓江玲幫忙洗衣服。江玲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工作,但礙於情面,她還是做了。有一天,那個小學生對她說:『你看我爸多會算,還讓你洗衣服、做飯,多聰明呀!』孩子的這番話讓江玲下決心辭掉了這份工,因為她相信天真的孩子是不會這麼算計的,是唯利是圖的家長在背後教壞了孩子。這樣的人家,她看不起。

  她還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跟學生的家庭保持距離,不要走得太近,這樣遇到拖欠工資等問題時比較好開口『維權』。

  現在,每個周末,江玲還要做四份家教,她說,自己做家教最大的收獲就是口纔越來越好了,為自己將來找工作面試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經濟上的收獲也是很可觀的,這幾年下來,她的生活費、買書錢、買手機費用基本上都是自己解決的。

  網上免費『家教』:只為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一學生翟健當家教純屬為了精神上的快樂:他當家教分文不收,不為掙錢;他對學生更多的指導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而非手把手地教;他做家教的目的,只是為了體會那種幫助別人的快樂。

  翟健的家教經歷是從高考結束開始的。在大慶一中讀高中時,父母在大慶一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並由此結識了許多鄰居。在他高考結束後,樓上鄰居家有一個孩子正好中考結束,知道他在數學、物理學習方面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方法,那位鄰居便請他給自己的孩子做家教。在兩個星期的學習中,翟健給這個孩子講了許多學習方法,而不是課本上的東西,讓這個孩子受益匪淺。而翟健的收獲是:他有了人生中的第一筆收入——100元錢。

  考上黑大後,因為與那位學生身在兩地,翟健就開始了他的網上教學。學生遇到了什麼解不開的題,或者在學習中、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困惑,都會給他發來電子郵件或者短信,他會通過郵件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而這些幫助都是免費的。

  今年寒假回到大慶,翟健家已經搬離了租住的房子,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繼續做那個孩子的家教,而除了往返車費外,他仍然不收取一分錢的學費。他說,他現在同時在做安利產品的推廣,這份收入不用向家裡要一分錢生活費也能生活得很寬裕了,他不需要靠做家教掙錢。他從小就非常尊敬老師這個職業,做家教給別人當老師,只是希望像自己的老師那樣把好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別人,自己從中也能體會到那種幫助別人的快樂。

  漂著油星的熱水端在手裡,心涼

  黑龍江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大三學生王小芳來自於肇源農村,家裡三個孩子,她是老大,妹妹正在讀大一,弟弟今年考大學。供三個學生讀書,家裡的困難可想而知。所以,進入大學後,自立的王小芳就投身到家教大軍中。

  王小芳的第一份家教是在中介公司交了50元錢介紹費後找到的。第一次見面時,知道她剛剛上大一,對方把價錢壓得很低,一小時只給10元錢。這個學生家離黑大很遠,每次上課她花在往返路程上的時間就得兩個小時,然後講兩個小時課,四個小時只能掙20元錢,還得搭進去兩塊錢車費。但為了掙錢,她也只好認了。

  在這份家教中,王小芳第一次對人情冷暖有了深刻的感受。冬天,她冒雪坐很遠的車纔趕到學生家,凍得哆哆嗦嗦,孩子媽媽卻讓她在冷風嗖嗖的樓道裡脫鞋,然後把她的鞋單獨擺在一個角落裡。進屋後,孩子媽媽說:『這麼老遠跑來,快喝杯熱水吧!』她剛剛感覺心中有一絲暖意,卻發現接到手裡的杯子黏黏的,熱水上還飄著油星。她意識到,人家是嫌棄她,給她用了一個很久沒有人用過、沒有刷過的杯子,這讓她的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端著這個熱杯子,她的心裡卻是冷冰冰的。在那以後,她去那個學生家裡總是固定路線進去,再原路出來,從不亂走一步,不碰學生家裡的任何東西。為了不在學生家上廁所,她出門前更是不敢多喝一口水。

  王小芳說,有了這幾年的社會經歷,現在她對那位家長的做法多少有了一點理解。畢竟她與人家素不相識,人家也不了解她,不知道她會不會有什麼病,對她有所防范也是正常的。這就像她自己每次去與新客戶見面時總找一個伴兒陪自己同去一樣,『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一個大學學生家教一年掙回340多萬元家教市場目前供大於求,市場對接渠道仍待『疏通』

  大學生從事家教工作主要有三種渠道:通過學校的勤工助學指導中心介紹、通過中介登記介紹和學生自己出去聯系。其中,學校的勤工助學辦公室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黑大學生王小芳說,通過學校勤工助學指導中心找家教,自己特有安全感,好像又有了一個家。

  黑龍江大學勤工助學指導中心成立於1998年,平均每年幫助學生聯系成功家教1000份左右。每年新生入學、輔導員在進行入學教育時,都會告訴大一學生們學校有這樣一個機構可以幫助學生聯系家教,有想做家教的同學可以去登記。該中心副主任曲娜介紹,現在的大學生家教很明顯處於一種供過於求的狀態。

  為了幫助學生打通家教『出口』渠道,2005年1月,哈爾濱工程大學成立了專門的家教中心,幫助學生牽線搭橋。中心對學生和家長都不收取任何費用,學校無償提供辦公地點和設備,並在宣傳和運營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對內積極宣傳、儲備了6000多名有意做家教的學生檔案的同時,他們專門印制了家教中心宣傳單,到學校附近的中小學校和商業中心去發放,還花錢在報紙上打廣告,並把廣告做到了兩條公交線路的車廂內。通過大力宣傳,兩年來,家教中心已成功為學生介紹家教3000多份。據粗略統計,該校家教學生一年至少掙回340多萬元。

  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在介紹學生與家長見面時,如果介紹的是女生,家教中心就要求學生找個伴兒一起去,並要回一份家長的身份證復印件。如果雙方談成了,家教中心會為學生免費提供一份由學校統一印制的合同,來約束雙方的行為,學校也會定期聽取家長的反饋意見。由於把關嚴,渠道正規,減少了學生自己出去聯系家教的風險,家教中心成為『家教族』的『好家長』。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