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電 今年75歲的何金銘是哈爾濱市一家工廠的退休工人。老伴過世後,何金銘決定到老年公寓安度晚年。可是近日老人給一些國有敬老院打電話,都被告知床已滿,需登記等候。走了幾家個體老年公寓,可又覺得條件差。何金銘說,沒想到想找一個收費適中、條件好點兒的老年公寓這麼難!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我省老年養老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日前,記者在省老齡委了解到,目前我省各類福利機構僅為1400多家,其中國有老年人福利機構17家,床位3.5萬張,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僅哈爾濱市就有近6萬生活不能自理和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亟待得到社會養老機構的護理服務。
近日,記者對哈市的部分養老機構進行了走訪。
缺乏專業護理員老人與外界溝通少
在哈市南崗橋北小區的一家老年公寓,劉大媽呆坐在客廳,聽說記者要送人來,趕緊打聽是男是女。『有個人能說說話。』老人自言自語地說。這家公寓現在住著一男一女兩位老人。最多的時候,住過8位老人。兼服務員的業主告訴記者,平時老人娛樂就是看看電視,或者在院內溜達。
在一家帶有潮氣半地下室的老年公寓中,三四個老人雙目微閉守著一臺收音機聽著節目。老人們說,除了睡覺,就是聽聽收音機。一位老人說,在這裡也有孤獨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哈市一些個體老年公寓中,好一點的有個活動地方,也只是打麻將或撲克,多數時候是看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沒有專業人員與老人們進行溝通。一些老人說,這裡雖然不愁吃飯,但與外界溝通的時候越來越少了。『還不如幼兒園裡的孩子們。』老人們這般說。
國家對養老護理員有職業要求,而哈市一些個體經營的養老機構,在選擇從業人員上根本沒有考慮過其是否具備專業的養老護理資格。
一些老人的子女認為哈市的一些個體養老機構,還沒有具備應有的功能,老年人過著集體宿捨生活,沒有獨立的生活空間,實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托老所。
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些養老機構已經把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納入日常工作中,招聘專業養老護理員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還定期為老人們找來心理醫生陪聊,或者領老人們看看電影,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對策:扶持民辦老年公寓發展特色養老機構
隨著哈爾濱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現在哈爾濱市區參與社會養老的已接近老年總人口的1%,有關部門預計今後幾年還將有10%的年增長率,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宋魁認為,中、小型養老機構要朝著特色化方向發展,實施養老、托老、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各方面的一條龍服務。在老年人的繳費上,可以靈活采取多種形式,如老人自己有房子,而又打算住老年公寓,可以由老年公寓代為出租房屋,以房租來繳納老人的入住費用,讓更多的老人能住得起老年公寓。
還有專家指出,個體養老機構依托自身的養老服務設施,采取上門服務和定點服務的形式,就近向所在社區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開展看護照料和家務幫助及提供養老特護服務等項目,擴大自己的收益渠道。另外,爭取與各高校建立關系,把老年公寓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既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又可對老年公寓的運營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幫助。
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處的有關人士介紹,我省根據國家要求先後制定有關優惠政策鼓勵民辦老年公寓,在稅收、水、電等方面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是一些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民辦和國有的養老機構還不被一視同仁。針對這種情況,在進行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已擬定了《黑龍江省加快發展民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擬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
這位人士透露,《意見》宗旨就是力爭讓民辦和國有的養老機構在稅收、床位補貼、水、電等政策上,享有同樣的待遇,預計這個政策六月份出臺。『十一五』期間,哈市在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出臺鼓勵民營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推動非公有資本參與老齡產業發展。並將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精神,適時出臺社會福利機構『民辦公助』的辦法,逐步形成公辦民營、民辦公助、股份制、合資經營並存的經營模式,通過多渠道,來滿足老人們的需求。
扶持政策少基礎條件差
記者在對哈市養老機構采訪時,發現國有養老機構床位利用率百分之百,而多數個體的空床率達到50%左右,造成資源閑置。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二者如此反差呢?
記者了解到,公辦養老機構除保證食宿等基本需求外,大多設有活動室、閱覽室、理發室、健身房、小賣部、陽光廳和室外活動場所等。有的設有老年康復中心,配備醫療設備和專業醫護人員,而個體的難以做到這一點。
一家個體老年公寓的負責人說,我們和國有的養老機構不能比,人家資金投入、人員開支等有保障,個體的每月除了必要的水電費外,還需要服務人員開支。『開辦老年公寓的優惠政策少,有的很難落實到位。』專業護理人員根本招不來,只能請一些下崗女工做護理員,否則就會入不敷出。
橋北小區老年公寓的一位業主說,到這兒的老人每月費用為550元,除了吃喝外,還要交納其他的費用,到頭來就是保本。『這裡不能為老人做身體檢查,如果老人感覺身體不舒服,可以到附近醫院看病。』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哈市多數個體養老機構,都不願與老人家屬簽訂有關老人在老年公寓居住期間如出現意外,包括自殺、跌傷、走失、請假外出不歸等方面的協議。一些個體老年公寓態度明確,只要不是特護的老人,一旦老人走失或出現什麼問題,不負責任。記者在走訪的一些老年公寓中發現,幾乎沒有按照國家《老年設施建築規范》要求在養老機構內設置防滑地面,走廊裡也沒有輪椅滑道和扶手,一些條件較差的老年公寓沒有防火措施。
另外,費用偏高也是制約許多老年人走進老年公寓的一個原因。哈市多數老年公寓收費在450元以上,哈市權威部門曾調查,哈市60歲以上老年人家庭人均收入300元左右,能享受足額退休金的老年人不足老年人總數三分之一,經濟條件極大地限制了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的可能性。
據了解,上海對老年公寓實行一張床位補助5000元的扶持政策,青島對一張床位一次性補助1000元,山東省規定老年公寓的水電氣暖可以優惠,按民用標准收取。
相關新聞
在『十一五』期間,我省的縣城鎮至少要建有一所百張床位的老年公寓,90%以上的街道要建立起可容納30名以上老人的養老托老機構。哈爾濱市在第三社會福利院內,新建一個3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今年省社會福利院新建1.6萬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年底就能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