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多舉措置得千萬廣廈 黑龍江人均住房面積增0.6平方米
2007-04-19 15:11: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9日電(記者 顧碩) 受廉租房制度建設、住房貨幣化分配、交易市場規范化管理等方面的影響,2006年黑龍江省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增加0.6平方米,房價平穩增長4%至5%左右。

  擴大廉租房覆蓋面

  2006年,黑龍江省落實廉租資金2700萬元,保障廉租戶數5053戶,是前三年的總和。目前,已經有5個地市和省直機關實施了住房貨幣化補貼,累計發放補貼21億元。全省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預計增加0.6平方米,全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2.63平方米。

陳建民把老父親接到家中
陳建民把老父親接到家中

  2006年10月26日,數個家庭搬進了哈爾濱市泰山家園小區,住上了政府為特困戶新建的廉租房,從此告別了低矮的棚戶、告別了居無定所的日子。現在,他們每月只需交納10餘元的房租,天天都能享受到溫暖和陽光。家住泰山家園1號樓7單元301的陳建民特別知足。陳建民右腿殘疾,因為沒有住房和穩定的工作,妻子和他離了婚,他僅靠低保金和撿廢品維持生活。至於擁有自己的房子,那是從來都不敢奢望的事。沒想到,夢想這麼快就變成了現實。不用再住煤棚了,孩子的學習環境也好了。有了新房的陳建民還把遠在河南的老父親接到自己的新家。陳建民說:『多次想把年邁的父親接到自己身邊,可是以前居住的條件實在太差,和孩子擠在一個7平米並且四面透風的煤棚子裡,還怎麼忍心讓父親跟我一起受罪。這次搬進新房了,我也想讓老父親跟我享享福。』

  加大危房改造

  棚戶區房屋年久失修,安全隱患嚴重。在棚戶區內,多數是生活水平不高的居民,而且大部分住宅沒有燃氣、排水、集中供熱等設施,垃圾遍地,污水橫流,供水管線老化經常斷水,取暖以及炊煙粉塵污染嚴重。據統計,截至2000年,哈市有危房棚戶區近800萬平方米,約16萬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危房棚戶區內的居民生活十分困難。

  為了進一步改善危房棚戶區內居民的住房條件,黑龍江省計劃2007年全年改造危房棚戶區230萬平方米。並明確危房棚戶區改造的責任主體是各城市政府,由政府出面協調並落實危房棚戶區的改造工作,以便更好地解決這些群眾的住房問題。

  落實優惠政策中低收入家庭受益

  2006年,我省明確規定: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總面積的70%以上,這對中低收入的家庭的來說受益很大。同時,我省還從規劃和土地供給入手,加大了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的開發比例,落實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項目,控制高檔住房和商服建設,完善以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為主渠道,廉租住房和房屋租賃為保障的城鎮居民住房供應體系。有關部門嚴格審定經濟適用住房的銷售對象,嚴格審查、審批經濟適用住房銷售價格,糾正突破國家規定的經濟適用住房利潤和管理費標准的行為;嚴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禁止經濟適用住房5年內上市交易;積極穩妥探索經濟適用住房補貼貨幣化機制,變補『磚頭』為補『人頭』--變劃撥建設用地為『招、拍、掛』,變分配低價住房為發放補貼;變定向購買住房為自主選擇,實現經濟適用住房用地市場化、審批程序化、補貼貨幣化、購房自主化、監管規范化,確保政府的優惠政策落實到廣大中低收入家庭。

  實現工作目標加大工作力度

  黑龍江省為實現工作目標,加大了工作力度的同時,樹立『四個克服、四個堅持』:克服在培育房地產市場體系上只關注大中城市,忽略其他地區發展的觀念,堅持大中城市和縣城、建制鎮統籌發展,積極培育縣鎮級房地產市場,推動城鎮化快速發展;克服只重建設忽視管理的現象,堅持抓好房屋建設質量、杜絕質量通病,強化物業管理和售後服務,使廣大住房消費者從開發建設到搬進新居得到全過程的優質服務;克服只注重提昇開發建設檔次、滿足高檔客戶群體需求的開發理念,堅持高中低檔、大中小戶型的合理搭配,以中低檔次為主,適應廣大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克服只注重加快發展,忽視維護群眾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現象,堅持在房屋拆遷和開發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廣大居民的承受能力,妥善處理好房地產業發展與維護群眾利益的關系。

  雖然黑龍江省在房改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單純的市場機制卻難以解決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的不足,因而也無法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這一現象即便在發達國家也不例外。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包括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都通過建立政府乾預機制,由政府提供住房救助來解決這一難題。完善的住房制度,必然是由市場機制和住房制度有機構成、各負其責的制度。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