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時吉芬:春雨潤物細無聲
2007-04-20 11:58: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電 題:春雨潤物細無聲——記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時吉芬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指的是教師以身作則,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即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如果說物是事業、是學生、是團隊、是藍圖,那春雨就是時吉芬老師無私奉獻、拳拳愛心、精誠合作、拼搏創新的精神。

    伴著鶴崗三中的夢想成長

  1986年,師范畢業被分配到鶴崗三中時她剛21歲。校領導要把鶴崗三中辦成省重點高中的誓言點燃了她理想之火。『凡事要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心中記著李大釗這句名言,她邁著堅實的腳步走過青春歲月。20個春秋,她以真誠和愛心為學生忙碌操勞,在教學上不斷探索創新,有40多篇論文、經驗報告或教學設計等獲省市級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在大會交流或發表;2003年,她首創的文綜合整合課在鶴崗市教育界獲得同行及專家的肯定;她指導歷史教研組成員18次獲省市優質課、說課、說教材、賽課一等獎,2005年她所帶的教研組被評為省首屆優秀教研組。2003年,鶴崗三中實現了最初的誓言被評定為黑龍江省示范高中,時吉芬也伴隨著三中走向成熟,先後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骨乾教師,榮獲省五一獎章、省青年教師現代園丁獎、省歷史學科骨乾教師、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創新教育『十五』課題研究先進工作者,市歷史學科帶頭人、市教學能手、市骨乾教師、市十大女傑、市拔尖人纔等稱號。

    終身學習,朝著智慧型、樂教創新型教師努力

  『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今更提倡教師應成為泉水。』與學生同生長,纔能充實自己的人生。為此,時吉芬定下了『終身學習,朝著智慧型、樂教創新型教師努力』的志向。從鶴崗師專畢業,到東北師大本科畢業,再到南京師大參加國家級骨乾教師培訓,為了完善知識結構,為了豐富教學和掌握新知識、新成果,時吉芬千方百計擠時間給自己充電。懷孕7個月去吉林學習,在返回的途中——哈爾濱突然早產。寒假剛到,她又在丈夫的陪伴下抱著剛剛幾個月的女兒匆匆踏上求學之路。

  2000年國家教育部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培養創新人纔,推出了跨世紀園丁工程,她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學習考察使她大開眼界。新的教育觀念,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提昇了她的教育理念,使她很快成長起來,積累了一套比較系統的教學經驗。

  時吉芬的教學形式靈活多變。注重向學生傳授學習技巧,培養學習能力。她講課融情入理,縝密細致,知識面寬,滲透力強,既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她在講課中不斷有新觀念、新思想的火花閃現,激勵著學生的斗志,鼓舞著學生的學習熱情。

  她注重通過歷史課教學,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歷年高中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南京大屠殺只有短短幾行字的內容,為了補充相關內容,時吉芬在南京學習期間費盡心思拍攝和收集了大量在媒體上很少見到的照片和資料。2003年她在文綜合整合課上展示的《讓歷史告訴末來——南京大屠殺啟示錄》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為了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她把對學生的要求分解到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去。利用學校藝術節,她策劃和組織了《炎黃杯——古今訪談主持人大賽》、《歷史劇表演賽》、《海灣風雲——關注熱點專題主持人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教師、甚至校領導都被她調動起來,紛紛飾演各種角色。《歷史劇表演賽》發揮了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借古諷今,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陋現象,整場演出幽默詼諧,反響特別好。學生通過搜集歷史資料,將歷史趣事改編成歷史劇,親自參加表演,體會到學習歷史的趣味,增加了對歷史的感性認識。

  2002年至2003年在鶴崗三中進省示范高中迎檢中,時吉芬的答辯和說課均受到領導和老師的贊揚,特別是在省示范高中復檢時,她在佳木斯二中沒用自己的學生上了一節《工業革命》觀摩課,在場的人目睹了她高超的溝通的技巧:並不稔熟的師生在幾分鍾內就達成默契,氣氛異常熱烈,學生爭著站起來發言……這堂課受到省市專家的一致好評,被選為優秀教學案例拿到省裡進行交流。佳木斯教育學院中教部主任說,我從教這那多年,這麼好的課我第一次聽,這堂課知識密度大,把學生調動得非常活躍。即興靈活,非常好。聽課老師交口稱贊:沒想到鶴崗三中有這麼好的老師,在場的人情不自禁地為她鼓掌。

    愛生如子,給學生真誠、平等、無私的愛

  對教師來說,所有的力量都源於對學生的愛。時吉芬愛學生,不論學習成績好壞、不論家庭貧富。她在工作中非常注意對學生的心理保護,她說,教師的行為一定要規范,你一個眼神,一個行為對學生影響很大。有些年輕教師不明白,為什麼幫助了學生,他的思想包袱還是放不下,在班級裡反到更不自在了。時吉芬說,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往往內心非常脆弱,十七八歲的孩子,承受能力還不夠。幫助他們不能大張旗鼓,不要當眾宣布名字,否則對他是一種傷害,這樣的幫助還不如不幫。

  她經常自己花錢買獎品,搞些有紀念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對這段高中生活留下美好記憶。還通過獎勵的方式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一年,接新班不到兩周,她發現一個女孩很懮郁,很自卑。同學都躲著她,說她身上有股怪味。時吉芬了解到,她這是一種病,可以治愈,但家裡很困難。她背地裡對學生們說:『有病本來就很痛苦,歧視她會讓她更自卑。我們要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不久,時吉芬不聲不響取出工資領女孩去醫院做了激光手術。治愈了難言之隱,女孩臉上現出了笑容。

  時吉芬把學生真正當成了自己的兒女,所以,她為學生做任何事都認為理所當然。學生有病家長不在身邊,她親自領學生去醫院;學生家裡困難,她傾力相助;類似的幫扶不計其數。時吉芬說,在三中教師幫助學生度過難關的事情很多。她不過做了一點大家都在做的事。

    轉變觀念、合作創新、無私奉獻,化作春雨總無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對學生的評價標准有了很大的改變,時吉芬也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她深切地感到,應該關注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應該以不同類型的學生為課題開展教學研究。並以《中學歷史教學個性能力的培養》為題,完成了南京師大國家級骨乾教師培訓課題論文。這篇論文得到導師的極力稱贊,並獲得了省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學校所承擔的省重點課題子課題《讓課堂教學民主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法》的研究報告由她撰寫並結題。她還是學校『十一五』題課《關於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此外,她還策劃主編了校級刊物《教研筒報》。2005年9月在省重點中學校長會上交流,她創意設計和主講的對話課《西安事變》獲省重點中學校長會議展示課特等獎,得到省教育廳領導和與會教師的高度評價。

  2005年4月她被鶴崗市委保持黨員先進性辦公室選為報告團成員。不久,鶴崗市教育局黨委做出了向時吉芬同志學習的決定。盡管如此,她始終不忘是鶴崗三中培養了她。從1997年開始,高薪聘請她任教的電話信函不斷,她都婉言謝絕了。她說,三中培養了我,我得回報三中。『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她不會忘記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學校領導給予她的信任和支持。開明的領導,人文的學校。她熱愛三中,為自己的學校感到自豪。她說『我願為三中、為我市的教育事業,化作春雨總無聲』。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