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火發地小樹已成林
2007-04-27 15:18:52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同 於鴻斌 侯文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7日電 在距離漠河縣城西林吉至古蓮公路11公裡路北200米處,是大興安嶺地區古蓮林場的施業區,這裡的路邊立著一塊興安岩,上面用猩紅的油漆鐫刻著:五六火災起火點。4月的大興安嶺,陰坡的積雪還閃著耀眼的白光,陽坡的林地除了白樺林、綠松樹,當年著火的稀疏林地卻泛著黑色。當地的向導告訴記者,那是大火過後留下的黑灰,如今成林的樹木是大火過後20年間的再生林和重新栽植的。

  踏尋火燒木

  白樺和松樹是大興安嶺的當家樹種。20年前的春天,就是從古蓮林場燃起罕見大火。20年後的春天,當年被大火吞噬的林地,有的已經長出了胳膊粗細的白樺林,有的種上了高兩三米的落葉松,林地間稀疏的灌木已經高可沒人。站在高崗上,還能發現幾棵鶴立雞群的樟子松,高近10米,胸徑也超過40厘米,當地人說這是當年大火中的幸存者。

  穿過路邊積滿塵土的灌木,踏著陰坡深達尺餘的積雪,記者走進了這片不能藏人的人工林。一個巨大的樹樁上落滿了松針,這是一根黑??的木炭樁,是當年大火留下的火燒木。林地深處,火燒木的殘骸漸漸多了起來。記者簡單丈量了一下,當年的火燒木直徑,細的也將近30厘米,粗的達到了150厘米以上。古蓮林場的一位老伐木工告訴記者,白樺樹徑達到18厘米至少需要60年,落葉松達到30厘米需要100年以上。

送行

  親歷者說火

  當地人不願提起當年的大火:那火太嚇人了,天都燒紅了,河邊石頭上的青苔都燒著了,火龍眨眼間就躥上20多米高的松樹尖。那火聲跟老虎、母狼、熊瞎子叫一樣,一聲聲直戳骨頭縫!記者還了解到,當年的起火點古蓮和河灣兩處火源,本來明火已經控制住了,卻因為沒能在起風前清理乾淨,死灰復燃導致了這場特大火災。

  回憶起20年前的大火,當年開消防車的蘇林海,一臉的凝重。1987年5月6日,24歲的蘇林海早早地來到了單位。到單位不久,他便接到了指令:古蓮林場出現火情,撲火隊員已經奮戰了一夜,需要送飲水上山。蘇林海當時並沒有想到問題有多麼嚴重,他和戰友迅速前往古蓮方向送水,抵達滅火地點時,已是8時30分許。『火看上去並不大,中午的時候就已經被控制住了。16時許,我們往回趕,走到距離縣城6公裡時,突然刮起了大風,那時我們的心裡就有些擔心,但是根本沒有想到一場震驚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災就這麼發生了。』接近19時,在公安消防大隊等待指令的蘇林海等人,突然接到了通知:到加油站待命,是一級戰斗待命。縣區加油站的後身是一個彈藥庫,蘇林海等人已經隱約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加油站並無火情,但到達指令地點不到10分鍾,他們又接到了新的命令:貯木場出現火情需要支援。當他們到達貯木場的時候,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儲存了30萬立方米的貯木場,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車窗仿佛都要被烤化了。』蘇林海駕駛的消防車,很快就被卷入火舌中,眼前都是濃煙,已經辨不出方向,他們打水撲火時,水龍頭裡噴出的都是蒸騰的霧氣。

  防火重於山

  不論是漠河縣城西林吉,還是古蓮林場古蓮煤礦,城鎮容貌都非常整潔,街道上最醒目的就是防火標語:森林防火千秋業,生態安全萬代興。一點星星火,可毀萬頃林。在古蓮林區的踏訪中,記者深深地感到這些標語已經根植在每個人的心中。

  每年3月15日到7月15日是春季防火期,9月15日至11月15日是秋季防火期。不論是在這長達半年的防火期,還是其他日子裡,在露天地,包括街道上絕對看不到吸煙的人。在戶外吸煙,對林區的人意味著砸了自己的飯碗。當地公安消防部門的同志說,對於戶外吸煙的人還規定了『五個一律』:防火期在野外吸煙者,非公職人員一律處以經濟重罰;公職人員一律開除公職;在場不加以制止的領導乾部一律撤職;野外吸煙引起山火的,無論成災與否一律法辦;未批准在野外弄火者,一律依法嚴懲。進山防火檢查更是非常嚴格,記者乘坐的公安車輛也必須規規矩矩地接受護林防火人員的問詢。與此同時,值得欣喜的是,因為發現了露天煤礦,古蓮正逐步從『柈子城』走向『煤炭城』,原先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道路兩旁堆積如山的柈子已經變成了院落角小垛的引火柴。

  離開古蓮林場的時候,質朴熱情的當地人送出記者很遠還在招手,直到消失在茫茫林海的夜幕裡。慘痛的記憶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或許這些大火的親歷者看不到小樹長到參天大樹,可他們的子孫一定會享受到綠陰。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