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莫寶鳳:鄂倫春民間藝術『掌門人』
2007-04-30 10:56:2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益章 王鐵峰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演奏口弦琴

  東北網4月30日電 鄂倫春族樺樹皮鑲嵌畫、鄂倫春族贊達仁以及鄂倫春族薩滿舞、日格仁舞剛剛被列入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英雄史詩性質的『摩蘇昆』還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鄂倫春民間文學藝術是鄂倫春人游獵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年71歲的莫寶鳳則是其重要的傳承人。

  『口弦琴喲天天彈響,故事歌喲夜夜傳唱。狩獵人有唱不完的歌啊,人人愛聽美的說唱。哪耶尼耶哪依耶哎,哪耶內呀哪西耶哎。青鳥白鳥雙雙飛翔,前輩歌手把人名遺忘。不是人名太難記喲,因為雙飛鳥名字太響……』被獵民尊稱為鄂倫春族民間口頭文學語言藝術大師、今年已經71歲的莫寶鳳,講唱《雙飛鳥的傳說》時,聲音依舊清晰流暢,婉約動聽。

  10歲成為對答如流的小歌手

  1936年莫寶鳳出生在遜克縣,父母都是部落裡的歌手。從小就受到了鄂倫春民族文化的熏陶,從家人、客人和村民身上學到了不少民族歌謠故事。在其後過著游獵生活的過程中,莫寶鳳又學到了不少民間說唱。後來全家遷居到陶溫爾,從那兒的民間藝人說唱和民間娛樂活動、薩滿跳神中學到當地的口頭文學、歌舞藝術,並開始學唱和自己編歌,剛剛十歲的她就已成為能對答如流的小歌手。

  稍大一些,在霧都連鄂倫春人集中地,莫寶鳳深入各家聽講故事。『多次遷居和游獵生活,使自己接觸到不同地方的鄂倫春族文化,更全面地掌握了鄂倫春族的語言、傳統文化藝術。』老人感慨地說。

  鄂倫春文化工作者孟淑珍介紹,莫寶鳳是全面掌握鄂倫春族語言、文化、宗教、民俗的第一人,講唱時信手拈來,脫口而出,其即興編歌能力和演唱技巧在鄂倫春族歌手中無人能超過,是當代鄂倫春族最會唱歌的歌手。這些都源於她自發的積累,沒有明確的師徒傳承關系,『這更難能可貴,對於鄂倫春族來說,莫寶鳳是珍貴的財富。』

  民間藝術的多面手

  71歲的莫寶鳳至今還在說唱,參加鄂倫春族的一些重要活動。

  莫寶鳳的歌詞具有韻律合宜、語言精練、和諧優美的特點,故事形象誇張、語言詼諧、比喻恰當,講述時風趣生動,現場氣氛輕松熱烈。她不僅會跳薩滿舞,能唱『摩蘇昆』,還能制作鄂倫春族很多樺皮制品。由於莫寶鳳的講唱在本民族中廣受歡迎和尊崇,在鄂倫春族的一些重大活動中,都必須有她參與。莫寶鳳也正是利用這些機會將自己掌握的文學藝術進行傳播。

  由於一生僻居邊遠地區,莫寶鳳的講唱、歌舞活動只在鄂倫春村莊裡和聚會上進行,沒有參加過大型的比賽、公開的表演。1978年以後,她多次接待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和文藝工作者,為他們演唱,並介紹鄂倫春民間文化藝術,還提供了大量的民俗、民間舞蹈、薩滿歌舞資料,為挖掘搶救鄂倫春族民間文化遺產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只要有時間,老人還給鄂倫春的孩子們講唱『摩蘇昆』等,希望更多的鄂倫春人能掌握這些民間文學藝術。

  眼下,莫寶鳳講唱的口頭作品已被記錄整理的有多部長篇敘事作品和幾十個短篇故事歌謠。其中,包括《英雄格帕欠》(莫日根說唱故事)、《雙飛鳥的傳說》、《鹿的傳說》、《雅林覺罕和額勒黑罕》等。

  盼望民俗藝術後繼有人

  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有關人士介紹,莫寶鳳掌握的鄂倫春族民間文化和手工技藝制作是世代相傳,因而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對鄂倫春民族和北方通古斯語系的各民族的語言學、歷史學、民俗學研究尤為重要。

  現在30歲以下的鄂倫春青年多已不會講鄂倫春語,更沒人會做傳統的樺皮畫、樺皮船、樺皮器皿、獸皮制品、民族樂器和狩獵工具。在鄂倫春族的語言、口頭文化、歌舞藝術和手工藝幾近滅絕的情況下,莫寶鳳的技藝更顯珍貴。為了保護這位鄂倫春民間文學藝術傳承人,最近,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將莫寶鳳推薦為國家級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以便把她所掌握的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由於鄂倫春族沒有文字,自己的演唱又局限於村裡和民族聚會上,許多作品沒有得到及時記錄和保留,隨著時間的推移,年事已高記憶力下降而被逐漸遺忘,成為無法挽回的損失,感覺非常遺憾。『我盼望著有傳承人,把這些東西都能傳承下去。』老人家焦灼地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