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佳市與建三江拆除『籬笆牆』走活『一盤棋』
2007-04-30 14:06: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易銘 李應文 高永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0日電 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塊黑土。在三江平原上,佳木斯市與農墾建三江分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市局共建戰略的實施,讓這兩個區劃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發展歷史不同的行政單位,在合作中和諧發展,在共建中實現雙贏。

  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

  三江平原上的農業大市佳木斯,境內有省屬21個大型國有農場。省農墾總局建三江分局,管轄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與佳木斯的同江、富錦、撫遠兩市一縣相鄰。

  『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讓佳木斯市樹立了大資源觀和大區域觀。從2005年開始,佳木斯市與周邊區域內農墾、森工、鐵路等大的經濟單元嘗試資源共享,優勢互助,分工合作。場縣、場市共建,進行了多形式、多領域的實踐。

  2005年8月《中共佳木斯市委、佳木斯市人民政府關於與建三江分局開展共建合作的若乾政策》出臺。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稅收、農電、司法等15個領域裡的合作共建同時展開。

  市政府與省農墾科學院,市院共建首開先河。坐落在佳木斯市區的農業科技園區,周邊環境建設、農業科研生產、交通、教育、電視信號等問題,農科院提出意見,市政府馬上落實責任,著手解決。同江、富錦和樺南等地,鄉鎮與農場之間共建對子應運而生。樺南縣一地就與境內的各場及單位組成了11個共建對子。樺川縣與寶山、江川農場,今年的共建合作從農業機械、科技、產業化上起步。

  場市共建『哥倆好』

  場市共建『哥倆好』,也讓『哥倆』都得到發展。佳木斯市地勢平坦開闊,耕地集中連片,適合大型機械作業,但小四輪仍是農業生產的主角。而建三江分局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8%,高於黑龍江省墾區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農機動力剩餘情況普遍存在。合作中,撫遠縣從相鄰的前哨、前鋒、二道河子農場引進300餘臺大型機車,作業160萬畝,跨區作業領域由原來的收獲、整地擴展到播種、中耕、機械化除草等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同江4個鄉鎮從周邊3個農場每年引進40多臺大型拖拉機和康拜因參與跨區作業,每畝地可增收10元。五年中,僅跨區作業一項,就為農民增加純收入800多萬元,農場職工也獲得了700多萬元的作業費收入。農作物集中收獲期由15天縮短到10天以內。

  場市聯手發展畜牧業。建三江鄂爾多斯北大荒羊絨加工廠牽動,富錦市宏勝鎮建立了絨山羊養殖基地;大興農場種兔場幫助,為富錦養兔戶提供種源、飼料、技術等相關服務,建起10處、5000只的長毛兔養殖基地;保證無規定疫病,富錦市畜牧部門為農墾建三江養殖戶進行畜禽病理剖檢診斷、細菌學診斷、熒光抗體監測、?村抗體監測,保證了畜牧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場市聯手推廣農業科技。建三江分局農業科研所的技術人員每年到富錦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實地指導,雙方科研人員對大豆新品種、新品系進行篩選試驗,確定推廣品種,推廣了大豆『三壟』密植栽培技術,畝增產達到10%,推動了區域內大豆產業的持續發展。

  場縣聯手進行項目建設。湯原縣與香蘭農場共建乳業龍頭企業,香蘭農場原有的小乳品加工企業全部撤並,規避『原料大戰』,合力與湯原縣打造以佳源乳品廠為核心的乳業產業化龍頭;樺南縣利用曙光農場閑置場地,引資在農場建設萬壽菊加工廠;孫斌牌優質米基地通過孫斌富民稻米協會發展到曙光農場的5個連隊,水稻產業發展優勢更加突出;對北大荒30萬噸精制米和鄂爾多斯羊絨加工項目,富錦組織財政、稅務、土地、金融、工商等部門先後兩次赴建三江現場辦公,一事一議、特事特辦,一周內辦完了項目建設的所有手續,促使項目成功落戶。目前,這兩個項目已經建成並試生產。

  場市同費、同稅、同機制

  樺南縣把行政區域內的所有農場、林場、種畜場等基地和場部以及所屬企、事業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發展規劃,對轄區內的農墾企業,在教育、衛生、科技、交通、環保等方面全力支持;場縣共建合作辦企,稅收給予減免。幾年來共為場縣共建企業減免各種稅費1500餘萬元。

  佳木斯與農墾建三江重大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謀劃通盤考慮,執行政策一視同仁,市縣區域內統一稅收標准,教育和小城鎮建設方面農場享受佳木斯地方或所在地相同政策,雙方共同協同有關部門爭取建三江墾區電費享受同網同價,佳木斯市農村信用社在農場增設營業機構。

  為保證共建工作順利進行,雙方建立共同的區域經濟合作工作推進機制。合作的日子,因拆除『籬笆』更加紅火。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