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電 水稻尚在育秧,五常市民樂鄉稻農焦守懷心裡就開始打起『小算盤』:150畝水稻田生產45000公斤大米,每公斤增收0.4元,增收總額將近兩萬元。
去年12月,焦守懷等169戶稻農,與中良美裕有機谷物制品(北京)有限公司簽訂了6000畝有機水稻種植收購合同,大米收購保底價每公斤3.6元,比市場價格高出0.4元,訂單大米全部銷售到北京。『公司加稻農』的生產方式,使企業與稻農實現雙贏,預計今年可使稻農增收80萬元,公司盈利30萬元。
民樂朝鮮族鄉地處五常市中部,境內土質優良,水源豐富,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民樂大米因此成為五常大米中的精品,『中良美裕』看中的正是民樂大米的優良品質和知名度。
『中良美裕』在與稻農合作時,重點采取了五個措施:收購價格實行保底優惠,市場價如超過底價則按市場價格收購,而且水稻運輸、加工費用由公司承擔;向稻農提供統一服務、統一品種、統一有機肥、統一生產技術並力求統一品質;公司為簽約稻農提供資金支持及資助,出資20萬元無息借款支持困難戶進行水稻生產,並承諾用公司部分利潤回報稻農;對簽約農戶進行捐資助學,村民李新庭家有兩個孩子在讀研究生,已獲得『助學金』1萬元;幫助簽約稻農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每年為農戶繳費8000元;對簽約稻農提供風險保障。
有關人士認為,『中良美裕』圍繞民樂大米的資源優勢,建立起規范化、專業化、標准化的水稻種植基地,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保障,也使民樂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建設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農民、建設新農村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