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電 『建國街當初挖開了,回填之後成了搓板路……』『靖宇街下面的基礎可是面包石,可現在卻翻得千瘡百孔……』『南極街剛剛大修纔一年,如今也是連片翻漿……』『眼下24條達標街路又開始施工了,誰來保證這些達標路明年肯定不翻漿……』衣食住行事關百姓的生活質量,出行方便、快捷、順暢是都市人的基本需求。連日來,本報針對冰城年年道路翻漿、歲歲修路忙的問題給予關注之後,很多哈市市民在質疑冰城街路質量的同時,也在掰著手指頭數著街路翻漿的重災區。
達標路成了搓板路
在2002年之前,作為哈市內環路組成部分的田地街、南極街,是內環路貫通後唯一沒有改造的街路。田地街建於1979年,南極街建於上世紀80年代。兩條路改造前道路狹窄,路面破損嚴重,是中心城區交通堵塞最嚴重的路段之一。由於該路是往來冰上基地的必經之路,無論出於交通需要還是未來申辦體育賽事的要求,都應盡快拓寬改造。當年實施達標街路改造後,哈市建設局和哈市城調隊聯合開展了對東西大直街、田地街和南極街重點工程的群眾問卷調查活動,百姓滿意率高達91.6%,普遍認為改造後方便了出行。可好景不長,去年春天開始,從道外通往道裡一側的路面開始翻漿,相關部門立即對其進行了大修。到去年夏天,包括南極街、安發橋、文昌橋等9項道路大修工程建設和首批28條達標街路建設完成。沒成想,剛到今年春天,去年剛剛大修的南極街路面,翻漿重來,依舊是車行艱難的搓板路。
達標路規定成空談
據了解,在去年實施經緯街、郵政街、通江街、安心街、安順街等28條達標街路試點工程的時候,有關部門規定了達標街路建設要以高質量在四個方面方便市民出行:一是所有達標街路的車行道、人行道平坦不顛簸,確保群眾出行條件得到根本改觀;二是各類設施得以完善,電力、路燈、通訊、有線電視等架空線路進行電纜化改造,公交候車長廊得到整修,面貌煥然一新;三是實施門洞、小區入口道路建設,對臨街建築臺階、踏步、散水坡、采光井進行整修,讓居民出入家門更舒適;四是新建道路全部按無障礙設計,方便殘疾人出行。此外,按哈爾濱市政府要求,各有關審批部門5年內不予批准開挖達標道路,對擅自開挖道路的,道路管理部門應及時制止,並給予挖道單位上限處罰。
規定如此細致,同為5年前新修的田地街和南極街,為何南極街翻漿,而田地街依舊平坦?原因在於『5年內不准開挖』的規定在同樣為省市重點工程的敷設管網中失靈了,再加上回填標准過低,致使這條新修了剛幾年的路就進入了大修期。去年剛剛大修過後,今年春天一到,翻漿老病又犯……『剛修好又開挖,早都想啥了?』百姓看在眼裡,怨在心上:這些規定的確很縝密,也非常合理,可相關部門執行起來為何總打折呢?
專家為翻漿重災區開『藥方』
重災區一:馬葫蘆周邊
道路翻漿,禍根在水。正在安樂街掃水的環衛工人陳阿姨介紹說:『馬葫蘆周邊是長時間積水的地方,馬葫蘆是鐵的,不怕泡,可瀝青不行,馬葫蘆邊上總翻漿,使平整的路到了馬葫蘆周圍總是坑窪不平。』對於陳阿姨的話,哈爾濱的司機均有同感,開28路車的王師傅表示,遇到馬葫蘆乘客就挨顛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如何根治?只能吃小灶。連日來,在北環路的大修工地上記者注意到,工人們先把馬葫蘆周邊的瀝青挖走,再把事先做好的水泥鋼筋塊像套圈一樣固定在馬葫蘆四周,這樣再修路,不僅平整,而且抗軋,不怕水泡還治了翻漿。
重災區二:路橋連接處
『從南崗去香坊東北林大的文昌橋上橋處,和興路上二環橋和下二環橋的河潤街,紅博地道橋往中山路的出口處,安發橋從南崗往道裡的下橋處……』說到哈爾濱街路『習慣』翻漿的地方,的哥劉鈞脫口而出。別的地方不說,就說紅博地道口到新世界百貨和少年宮到地道口這兩段不足二百米長的路面,年年翻漿。劉師傅的話不虛,記者也注意到,去年,這塊路段翻漿的時間是3月22日前後,今年是2月25日。
如何根治?只能特事特辦。路橋連接處總是翻漿,是兩者基礎不同造成的。相關專家建議:這樣的地方,必須重點加大路面的強度,並合理設計橋與路結合處的坡度,盡可能平緩。同時,提高車輛在此路段的速度也是減少翻漿的妙招。
重災區三:馬路『拉鎖』處
好好的馬路,前天敷設煤氣管道,挖開了;昨天又鋪供熱、供水管道還得開挖;今天又鋪通信電纜,又得挖。由此引發的『拉鎖』馬路回填不實導致的道路翻漿,給哈爾濱街路留下的傷疤到處都是。就說建國街和安國街吧,開挖埋管之後,很長時間沒有回填,後來填成了搓板路,一天刮兩次底盤的倒霉事就發生在的哥王冠偉身上。
回憶起當初的建國街,王冠偉說,哈爾濱每年都有大量的管網工程,這些工程和百姓的生活關聯都很大,但也該講究點規矩,不能每年開春總挖一條路。挖了之後,回填總是對付,開挖咱看到了,回填不好咱也『享受』了,可挖了這麼多年,為啥總看不見回填之後馬路完好如初呢?
如何根治?專家建議:如果開挖一條街,那麼就要修好整條路。通江街當初就有供熱、供水等管網施工,後來,整條街重修了,至今沒出現翻漿的事。
重災區四:主街輔道上
路還是那些路,可哈爾濱的機動車卻一天比一天多,主道塞滿了,只好開到輔道。眼瞅著主道文府街堵車,開到輔道後發現眼前的路成了爛泥塘。好不容易開到了和平橋,順著輔道一走,頓時像坐上了過山車一樣,顛簸不已。總算開到了哈平路上,臨近香坊國稅分局一側的輔道卻同樣是翻漿路。從開春至今,記者每天都要和走過上述街路的司機一樣,天天體驗著主街和輔道的兩重天地。
為何主路還算完好,輔道卻已經大面積翻漿?專家給出了答案:主街設計施工標准高,『臉皮厚』;輔道原本沒打算讓走機動車,因此按非機動車標准設計,『臉皮薄』。根治方法只有統一主輔道標准。
重災區五:二三類街路
『現在的哈爾濱,實在太難跑了,不是這封道,就是那分單雙號。』冰城私家車主丁先生,家住香坊法院,工作單位在道裡經緯街。遇到今天是單號,原來的回家路線是走霽虹橋、紅軍街、紅博地下通道、中山路、和平路。如今過了霽虹橋,就得繞到火車站前,走松花江街或者鐵路街,走松花江街還得繞到夾樹街,橫穿西大直街後,走護軍街、一匡街、苗圃街、和興路,再拐到哈平路。這一路走來,丁先生不得不加十二分的小心。原因很簡單,這些路大多是翻漿路段,尤其是鐵路街、夾樹街、松花江街、護軍街和一匡街這些二三類街路,往往是這個?轆剛躲過這個坑,那個?轆又掉進了另一個坑。遇到下雨,隱藏在積水下的坑窪更是讓司機們防不勝防。
如何根治?路只有一條,只能重新翻修。專家說,這些路不僅設計標准低、質量差,而且早已年久失修,只能按照達標街路的標准重修。
重災區六:建築工地旁
從景陽街走進靖宇街,記者感覺這條路路況還算不錯。可一過十六道街,道路上因翻漿產生的大坑小窪就漸漸多了起來。過了二十道街,記者來到太古街時,這條近些年翻修的道路同樣出現了多處翻漿。『都是這些建築工地出入的大型車輛軋的。』出租車司機杜先生這樣告訴記者。『凡是有建築工地的地方,鄰近的道路沒有好的。』當記者踏查革新街與分部街上的翻漿路面時,出租車司機指著路邊的建築工地告訴記者。
哈爾濱的建築工地管理在全國都是有名的,曾經因為建築工地的『圍擋文化』而被全國的建築工地紛紛效仿。但不知道是街路的質量差,還是建築工地的管理不到位,使得建築工地周邊的路成了翻漿重災區。專家的意見是把路修得再結實一些,把工地管得再細些,可以要求工地預交道路恢復原樣保證金。
重災區七:下水不暢處
『安』字片,早先叫偏臉子,地勢低窪,大雨過後積水嚴重。道裡區安寧街沒有改造前,幾個棚戶區沒有下水道,致使這條街每年春天翻漿嚴重。2002年改造時,有關部門在這條街上增設了井箅等設施,如今這條街雨後也積水,但很少翻漿。
據了解,截至目前,哈爾濱仍有30%的地區是排水管網的盲區,這些地區的道路積水嚴重,冬雪融化也只能滿街流淌,成為翻漿多發地區。專家建議:這些地區街路的改造和翻漿治理,必須進行系統規劃,也就是說,街路的改造要在排水等市政管網之後,而且要將『城中村』的改造也同步考慮,纔能隨著無管網街區整體環境的改變,消滅翻漿路。
重災區八:路邊洗車行
鐵路街的翻漿,過往司機歸咎於露天洗車行。油坊街的翻漿,有車一族怪罪於市場賣魚的商販……
哈爾濱利用街路設置的早夜市,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因為管理不善,一些經營水產品的商販對道路缺乏愛惜之心。另外,一些住在棚廈的居民,也隨意潑倒污水,日積月累,對路面的傷害體現在了翻漿上。
和居民及魚販相比,路邊洗車也是馬路翻漿的誘因之一。尤其是林興街、宣威街、花園街等街路臨近路邊石的地方,經常出現翻漿。專家建議說,路邊洗車,早在取締之列,沒管好是出現此類現象的重要原因。
重災區九:大車出沒處
重載車引起的翻漿路在哈爾濱很常見。哈平路往和平路一側的道路,1998年修建完成。兩年前,主輔道還算完好。自從哈平路通往平房的收費站取消後,一些重載貨車紛紛行經此路,兩年不到,這條路被大車軋得已經不能簡單地打補丁了,於是,今年5月開始按照達標路段的標准對這條路的輔道開始翻修。
無獨有偶,當下,北環路之所以需要徹底翻修,原因之一也是大車碾軋致使道路翻漿嚴重。專家建議:充分利用哈市現有的環路和繞城高速,過境重載大車一律不得進入城內。
根治翻漿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能夠把這些百姓反映的重災區,一一對癥下藥,且能夠在新修的達標街路施工中,把條條框框一一落實,相信有了多年翻漿長痛的哈爾濱,在明年的春天,會有更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