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17日電 哈爾濱排水不暢是老毛病了,每次下雨很多街路都會積水成河。16日的一場大雨,讓『酥皮路』內遍布的大大小小的坑窪成了『陷阱』,過往車輛及行人紛紛被『坑』。
記者掉進『酥皮路』深坑
10時50分,記者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北環路與北十七道街街口看到,一輛19路公交車拋錨停在道路中間,幾輛三輪車正在從公交車向『岸邊』運乘客。為了近距離拍攝照片,本報一名男記者趟著齊膝深的積水向19路車靠近。當記者趟著半米深的水向前走出六七米遠,正准備繞過一輛拋錨的面包車時,突然身子向下一沈,腰部以下陷入行車道上的一個深坑中。幸好這名男記者手腳麻利,迅速將胳臂支橕在坑壁上,向上一橕從水坑中爬了上來。此時,記者手中上萬元的數碼相機以及背包中的其他攝像器材都進了水。
據記者觀察發現,由於積水過深,施工作業坑深淺難測、位置不詳,至少有四五名行人在這一路段摔跟頭。
冰城街路多處積水
在哈站前的哈醫大四院門前,路面上每隔四五米遠就有一片積水,車輛快速駛過,接連濺起水花。雖然距離這些積水不遠處就有排水井,但因積水都在坑內,無法流入排水井。
記者在香坊區三輔街上看到,街路上的大坑小坑儼然成了連綿不斷的『水潭』,車輛駛過濺起的水花飛出老遠。記者看到,人行道上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行人被一輛飛馳而過的轎車濺得滿身泥水。
在南崗區宣慶街與大成街交叉口附近記者看到,一個公交車站臺附近路面上的小坑連成了片。平日裡車輛經過這裡只是顛簸,現在這些坑裡充滿了積水,往來車輛經過,坑裡的水在巨大的衝擊力下四處飛濺,使得站臺上的市民四處躲避,一邊等車一邊還要用雨傘遮擋車輛濺起的泥水。
華山路至中山路約1公裡的路段上,大大小小的水坑有四五十個,過往的車輛紛紛繞行。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朱女士說,這條路上的坑遠遠超過了排水井的數量,下小雨都存水,積水根本淌不到排水井裡。
在道裡區尚志大街與石頭道街交叉口附近,五六個人正站在路旁等信號,這時一輛轎車駛過,泥水劈頭蓋臉地濺得他們滿身都是。
在道裡區『安字片』記者發現,路面上的積水雖然不深,但到處都是。在透籠街、石頭道街、兆麟街等街路,路面上也是連片的積水。
隨後,記者還走訪了北棵街、公濱路、六順街等多條街路,發現許多路段都存在排水井形同虛設、路面大量積水的現象。
馬葫蘆返水成『噴泉』
9時許,道外區富錦街和北十二道街交叉口向北延伸500多米已成了一片汪洋。街上積水已
經快沒膝蓋了,還散發著難聞的臭味。據附近居民講,富錦街到長春街的這一路段上至少有近10個排水井,可一下雨這裡就大量積水。記者沿富錦街往北十四道街走,街上一處下水井內的髒水正向外噴湧。
10時許,記者來到北十六道街車站,路面上的水已經漫上了人行道,當車輛行駛至此時,黑色的波浪就會湧上來。髒水一直延伸到北十八道街,積水最深處有一米左右。街口一排水井正噴湧著半米高的髒水,哈市排水公司道外分公司的車輛停在『噴泉』處進行警示。至於排水井返水的原因,一位工作人員說,由於該排水井管道的管徑較小,路面上的積水不能及時排出,而這兩處排水井的地勢又較低,周圍地勢較高的水井對它們產生了壓力,所以就有水返出。
三輪車拉腳非常火
11時許,記者在太古街上看到,由於道外區南勛七道街到太古街路段維修,太古十二道街至六道街之間完全被黃泥覆蓋,坑窪不平的路面上泥坑最深時達半米。幾個市民在『泥河』兩岸徘徊,不知從何處下腳。停在路旁的四五輛三輪車忙喊道:『5元一位,走不走?』一位市民鼓起勇氣從『泥河』最淺的地方通過,誰知剛走出一米多遠,就一下子踩進了坑裡,褲子膝蓋以下的部分沾滿了黃泥。
由於看不清稀泥下路面的狀況,一輛滿載貨物的三輪車卡在太古七道街的坡路上,三輪車主用盡全力也沒能將車推出來。無奈,這名車主只能站在原地等待幫忙。
在北環路上,水淺處人們通過鋪設在街道上的『磚橋』,小心翼翼地行走。很多人選擇乘坐人力三輪車倒腳過街。車費也水漲價高,每位2至3元,生意頗為紅火。
車輛被淹車牌丟失
在北十六道街至北十七道街之間的路段,積水始終持續在半米左右,路面上已有包括轎車、貨車等在內的五輛車在水中熄火。一輛滿載著塑料管的三輪車行到北十七道街街口時,前車輪突然陷落在一個大坑內無法動彈。記者觀察發現,僅這個大坑就『陷落』了5輛車,路上十餘輛機動車都『趴窩』在水流中。
15時許,當記者再次回到北十七道街時,一輛貨車右前輪陷入一無蓋的下水井中。車主說,當時他看到前方有一標有『前方施工』字樣的黃色路障牌。擔心路牌下有坑,他將車頭掉向路南側,准備繞過路牌。誰知,剛過標牌車輪便落入坑中。
15時20分,隨著北十六道街至北十八道街的積水回落,12路公交車隊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尋找本車隊公交車經過時被水及水中障礙物衝刮掉落的車牌。據該車隊隊長介紹,16日他們車隊已有7臺車的車牌失落。在這一路段上,他們花了150元買回了5個車牌,其餘兩個尚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