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電 題:發展先進文化滿足精神需求———市文化局負責人談哈爾濱市如何在先進文化建設上率先突破
哈爾濱市文化局局長楊曉萍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省、市黨代會的總體要求,今後一個時期哈爾濱市將全力打造以文博圖為基礎框架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著力推進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楊曉萍說,哈爾濱市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編制哈爾濱市文化建設規劃,通過調查研究摸清哈爾濱市文化建設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哈爾濱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十一五』時期,將突出抓好哈爾濱藝術中心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
哈爾濱市將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提高服務水平為目的,全力打造以文博圖為基礎框架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創新服務方式,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水平。以圖書館總分館制為突破口,將工作重點向區、社區館轉移,爭取每年建設一批社區圖書分館,逐步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網絡。
推進文化產業市場化進程
據楊曉萍介紹,哈爾濱市將以創新體制轉變機制為重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著力推進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一是大力開發演出市場,用好戲開拓市場,以精品征服市場。改變內部機制,鼓勵創新和競爭,嘗試劇目制作人制、劇目股份制、文企聯姻等運作方式。二是協調理順產權、預算體制等關系,按市場要求重新配置資產、人纔、技術要素,立足於自我發展,積極推進電影公司、新華書店等文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努力改變現有經營模式,革除現存的不利於生存和發展的弊端,爭取更大效益。
以服務群眾為目的,一手抓精品工程,一手抓群眾文化,鼓勵和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面向市場,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每年推出一至兩部原創精品力作,市直專業劇院團每年演出1200場以上,其中下鄉演出200場以上。
堅持群眾文化社會化方向
楊曉萍說,哈爾濱市將積極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堅持群眾文化社會化方向。通過開展社區廣場文藝演出評比表彰等活動,推動社區廣場文化活動向經常化、品牌化發展,讓廣大群眾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文化利益。發揮全市大型活動的導向和示范作用,今年哈爾濱市將以慶祝『十七大』召開為主題,精心組織好第6屆『合唱藝術歌會』、第13屆『農民文藝匯演』、『好歌大家唱』等群眾性文藝活動,豐富城鄉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楊曉萍表示,市文化部門要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形成文化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加強調查研究,扶植、引導健康的文化消費。堅持開展『掃黃、打非』,會同有關部門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促進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