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十幾條線路停運過半 哈爾濱空調大巴路越走越窄
2007-05-25 13:47: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寶林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5日電 5月18日,家住哈爾濱市香坊區的李先生准備像以往一樣,乘103路空調車外出辦事。誰知,這一次他足足等了半個小時也不見車來。一打聽,報亭的大娘說:空調車?『五一』之前就取消啦!

  十幾條空調線路停運過半

  103路空調車取消了,讓李先生有些悵然若失。其實,哈市空調公交車紛紛撤線,在這兩年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據了解,哈爾濱市電車總公司麾下曾有101路、102路、103路、104路、107路和109路共七條空調線路。然而,其中109路運行了不到一年就撤銷了,101路春節前也回歸普客。目前,只剩104路、107路兩條線在運行。

  就這僅存的兩條路線目前也面臨困境。104路空調車隊一位調度人員說:目前車隊還有30多臺空調車在路上,年內就到了報廢期,屆時將全換成普通客車。

  哈爾濱市汽車總公司曾有2路、5路、6路、13路和14路共五條空調線路,現在只剩下2路和14路在正常運行,其他線路都已經先後被取消。

  除了『聯運』公司的一些空調線路,國有兩大公交公司的空調車數量急劇下降。空調車全部消亡,似乎不可避免。

  哈市的空調公交車,最早出現在1999年下半年。這種新型的舒適型、冬暖夏涼的高檔公交一經引入,就受到了市民歡迎,雖然票價比普客高一倍(2元),但人們爭相乘坐。媒體稱其為街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在一定程度上提昇了城市的品位。

  最多的時候,哈市有近20多條空調線路、400多輛車在路上行駛。到目前,僅存寥寥幾條和200多輛車。據公交管理部門介紹,自2000年以來,全市每年都要更新100多臺公交車,卻沒有一輛是空調車。若不采取措施,空調車數量不斷減少、甚至最終從全市公交線路上消亡是早晚的事兒。

  乾賠不賺,企業難堪重負

  空調車,為何駛上了一條只減不增的『單行道』?

  哈爾濱市電車公司運營服務部尹部長介紹,空調車剛上線時確實火了一陣子,但時間一久,人們新鮮勁兒過去了,坐的人就漸漸少了。而且2元錢的票價,對哈市當前的消費水平來說,還是有點高。這些因素造成空駛率很高,有時達40%以上。

  一位空調車司機算了一筆賬:首先,空調車一次性投入每臺四五十萬元就高出普通車一倍以上,再加上人工費和油錢,一天下來怎麼也得600元以上,然而在春秋淡季,空調車有時一天只有五六百元的營業額,勉強維持,弄不好還倒貼。近5年來,柴油價格上漲了一倍多,更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大通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八年前購置了100多臺空調大巴,與哈市電車公司合作經營101、102、103等四條空調線路。公司一位負責人說,當初有政府鼓勵,我們也覺得這是一個能賺錢的好項目,七八年下來,虧得很慘。企業經營要講成本,既然高投入帶不來應有的回報,我們只好改路子,現在把到了車輛報廢期的空調線路全都換成了20萬元左右一臺的普通客車。

  思考一:城市需不需要高檔公交車?

  哈爾濱市汽車總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劉處長說,引進空調公交車,使哈市的公交面貌煥然一新,在全國都是一流水平,豐富了公交服務的內容,滿足了多層次的需求。對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來說,還是應重點發展幾條精品線路,比如橫穿城市中心區或高檔小區的一些線路,就需要公交車上檔次、上水平。特別是2009年世界大運會將在哈召開,公交服務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形象。空調車發展不能一哄而上,但也不應任其自生自滅。


  許多市民也對空調線路的衰減感到痛惜。張女士說,自打103空調車上線以來她就一直乘坐,覺得非常舒適,冬天不冷,夏天涼快。現在空調車沒了,她每天只好打車往返,增加了許多開銷。

  哈爾濱市社科院的一位人士也認為,高檔公交車實現了公交服務的差異化服務,對那些打不起車、又不願擠普通公交車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目前公交服務已由過去追求量上的滿足,向質的提高方向發展,高檔公交服務不應成為空白點。

  也有一些市民持反對意見:50多萬元一臺車,太奢侈!還不如拿這些資金去買更多的普通公交車來緩解乘車難。

  思考二:浮動票價,是不是『救命稻草』?

  空調車如何擺脫眼前困境?一些經營者表示,最迫切的是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其一,便是實施靈活的票價政策,為空調車的發展松綁。

  據了解,目前哈市絕大多數空調公交車都是兩元票價,許多乘客覺得不劃算。因此有人建議:與其空跑,還不如降價。實施浮動票價,冬、夏兩季使用空調時收費2元,其他時間票價與普客一樣,降為1元。這樣就會降低運行中的空駛率,增加運營收入。

  然而空調車主的願望,卻一直沒有實現。3年前,104路空調車曾率先喊出了『為了生存,降價一元』,被有關部門緊急制止,次日便恢復原價。管理者認為,擅自降價擾亂了線路經營秩序,給那些普通公交帶來了衝擊。

  實際上,近年來『聯運』空調一直在執行著1元的票價,因此經營情況相對較好。86路車隊的王隊長說:雖然我們也面臨油價上漲等不利因素,但由於乘客多,總體上還說得過去,如果下一步要換車,還上空調車。

  哈爾濱市公交管理處規劃管理科程科長介紹,近年來,哈市公交車整體服務水平提昇很快,但空調車數量逐年萎縮卻是不爭事實。對發展空調車等高檔公交車,政府部門並沒有硬性的要求和具體規劃,當前主要還是靠市場手段去調節。

  至於是否可實行浮動票價,程科長說:那不是我們公交管理部門所能決定的。

  思考三:發動社會力量辦公交,如何趨利避害?

  記者注意到,目前哈市絕大多數高檔公交都是社會資金興辦的。有關人士認為,體制也是導致空調車陷入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

  1999年,哈爾濱市政府大力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公交車輛的更新改造,許多民營企業紛紛投錢搞公交客運。短短幾年間,就有幾億元的民間資本以合作、全資、引資、貸款等形式注入到了城市公交事業中,其中主要是經營以空調車為代表的高檔公交。

  吸收社會資金,解決了政府的投入不足問題,方便百姓出行,但由此帶來的弊端也日益顯露出來。

  首先,許多民營企業搞公交屬『跨行業經營』,欠缺公交管理經驗,司乘人員團隊意識淡漠,與管理部門的溝通交流也存在障礙。一些空調車雖然車輛的檔次上來了,服務水平並未跟上來。即使在悶熱的夏天也經常不開空調,一問就稱空調壞了;對車輛缺少維護,車窗上灰塵大,坐墊髒亂松動等等。讓許多市民對空調車失去了信心。空駛率高,絕不單純是百姓口袋裡沒錢導致的。

  其次,民營企業參與公交事業,主要是想獲得高額的回報。因此在日常投入上缺少後勁。特別是一旦受挫,就會失去耐心馬上調整而轉搞普客。相比之下,國有公交則表現得更有遠見。2路空調車的一位負責人說,目前雖然微利,但我們有信心把空調車繼續開下去,靠提高服務水平來贏得更多市民的認可。

  專家建議,公交事業,公益性纔是第一位的,因此政府不能過分依賴市場化。在吸納民間資本時,相應地提高准入門檻,重點引進那些對公交事業有熱情、有經驗的企業,注重幫助企業進行長遠規劃,避免短期行為的發生。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