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1日電 加快對哈爾濱道外『中華巴洛克』街區的『搶險救災』 、改造後『中華巴洛克』街區不宜承載大『項目』、改造街區可展示『中華巴洛克』建築發展歷程……來自北京、南京等地國內著名的規劃設計專家,30日就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街區改造規劃方案闡述了各自觀點,為哈爾濱市下步實施該街區改造提供了科學依據。
加快對『中華巴洛克』的搶救
哈工大郭恩章教授認為,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改造的決策,具有重要意義,是對保護建築的『搶險救災』。近年來,這一街區已多次失火,許多好的建築形式都在漸漸被蠶食,應加快對其搶救,改造同時應更注重保護。在實施改造前,參與改造者應多借鑒外地經驗。目前舊城改造、舊城保護工作各地都在做,其成熟經驗很多,包括整個的運作過程,從開始策劃一直到投入使用,都可以實施『拿來主義』,確保改造少走彎路。
北京新都市設計院孫成仁院長認為,保護性改造不是說大家能看到的地方要保留下來,而看不到就拆掉。許多看不到的東西價值也很高。犯了這樣的錯誤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未來再重新恢復也是假的。原汁原味的東西,再去恢復也是假的。所以說這叫不可恢復性的錯誤。改造實施者在對待一個有重要歷史價值建築的時候,應遵守一條重要原則———可恢復性。確保如果有一天知道錯了,可恢復到原貌。
改造後的『中華巴洛克』不宜承載大項目
市規劃局原局長張相漢高級規劃師認為,在改造後的『中華巴洛克』街區安排的項目,不能規模過大,不能考慮大超市、大商場,也不能過於高級。過於高級、規模過大,不適合道外區的實際。該區域應適合建設中小型的商業,或者是手工作坊式,或者是零售商業,以及茶社、棋社……他提出,這個街區要安排的一些項目要做的更細、更切合實際的考慮,纔能確保改造後的建築平面布局,很好地承載新的內容。
哈工大鄒廣天教授認為,『中華巴洛克』街區改造後,業態選擇不宜全商業模式。道外商業的輝煌、興盛有它的歷史成因,它逐漸的衰敗也有歷史成因,它之所以衰敗是因為其他別的地方的崛起。如今有南崗秋林、遠大、松雷商業圈,還有就是紅博地下廣場這樣的地方,『中華巴洛克』街區再做全商業,想和這兩個地方競爭並取勝是不可能的。
哈工大劉大平教授認為,業態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成長過程。中華巴洛克街區未來承載的業態不應與保護對立起來。同樣是一個商場,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文化,包括文化也有空間的,也是有所變化的。所以,站在一個保護的角度,把空間做好,搞好設計,把使用和利用充分結合起來,勢必會迎來保護和利用的最佳契合。
展示『中華巴洛克』建築發展歷程
建設部原總規劃師陳曉麗認為,改造後街區內的建築如能夠展示出『中華巴洛克』建築在道外的發展歷程,將是很有意義的。她提出,改造中應把道外『中華巴洛克』在這幾個街區的發展歷史展示出來,這個街區歷史上發生了哪些變化,特點在那裡……這樣可吸引許多對建築感興趣的人,聚集人氣,同時也宣傳了道外中華巴洛克街區。
東南大學董衛教授認為,該區域已經歷了七八十年的發展過程。作為一個歷史文化街區,對於它的保護和改造應該能體現出其文化的發展過程,包括從它建成到以後不斷改造的過程等等。應留下能夠真正體現其幾十年歷史的東西,改造時應盡量保留各時期的建築符號。
改造應做好評估工作
清華大學鍾舸教授認為,做好保護規劃工作應加強價格評估。不管是歷史文化名城也好,還是文化街區也好,都需要在它的價值上有一個評述。價格評估包括項目的質量評估、藝術價值的評估、現有的質量評估。評估是下一步規劃設計和采用各種措施的基礎,它決定了下一步空間布局。只有經過評估纔能知道這個地方歷史上是否代表了城市的成長、形成階段的城市生活,是否代表了居民生活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