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2日電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一重)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逐步掌握了冷連軋工藝的核心技術,實現了冶金設備的國產化,使我國在高端冶金設備的核心技術研制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一重是我國『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是我國最大的以生產軋鋼、冶金、鍛壓、礦山、電站、石化、軍工等高科技重型設備為主體的機械裝備制造企業,我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就誕生在這裡。50多年來,一重填補了國家工業產品技術空白300多項,開發研制新產品240餘項。其中,一重為鞍鋼設計、制造的冷連軋機組,改寫了中國研制高端冶金設備受制於人的歷史,代表了世界冶金設備研發的最高水平。
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乾企業之一,一重的自主創新之路布滿荊棘和坎坷。建廠初期,受企業閉塞、專業人纔匱乏、專用加工設備短缺多種原因制約,使一重問津冶金成套設備十分艱難,所生產的軋制設備多為照抄照搬國外的低端小型產品。
為提高企業研發能力的提昇,縮小與世界的差距,上世紀九十年代,一重開始了通過引進國外技術、與國外聯合設計、合作生產等方式提高企業研發總體水平的新探索,為一重自主研發積累了經驗,夯實了技術基礎。進入新世紀,一重在不斷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在產品的自主研發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性發展。他們在研制中端、高端冶金成套設備上扔掉了長期依賴的洋拐棍,一躍登上了國際大舞臺,敢與世界制造業巨頭同臺競技,在高端冶金設備的核心技術研制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一重集團總經理吳生富認為,企業創新能力的增強得益於企業長期對人纔和技術資源的積累。一重始終保持著比較完備的技術創新體系,他們先後成功組建了全國百家技術中心之一的一重集團技術中心、大連設計研究院等,具備了較強的科研開發能力;1999年人事部批准建立了一重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多年來,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在培養企業跨世紀高層次人纔,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廣招技術精英,中國一重不斷完善識纔、用纔、重纔機制,用發展的事業吸納高科技人纔,用高科技人纔牽引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他們在科技人員中推出和建立總經理科技特別獎、科技拔尖人纔獎等激勵人纔機制,使上百位冶金專家、能工巧匠和名牌高校大學生落戶企業。
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使一重登上了研制高端冶金設備的最高峰。『十五』期間,一重為鞍鋼設計、制造的冷軋系列機組采用了VCMS主軋機、彎輥無死區切換快速換輥裝置等多項創新技術,確保機組的裝機水平、設備結構、制造精度、綜合性能控制等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以研制高端冶金成套設備為主導產品的一重,高端冶金成套設備中冷連軋、熱連軋分別佔到國內市場份額的80%和50%以上,2007年更有望實現產值80億元。
自主創新為代表中國冶金設備制造水平的一重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其在廣闊的藍天上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