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把握經濟大勢實現跨越發展——我省經濟發展走勢狀況分析
2007-07-09 13:29: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把握經濟大勢實現跨越發展——我省經濟發展走勢狀況分析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調研一處

  省十次黨代會作出了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形勢,准確把握我省經濟發展大勢,趨利避害,努力實現我省經濟跨越發展。

  一、科學判斷形勢,正確把握我省未來發展的基本走勢

  按照國際通用指標綜合判斷,現階段我省屬於工業化中期起步階段,大體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符。謀劃我省未來發展,必須准確把握經濟發展的基本脈絡和趨勢。一是我省經濟已步入持續、穩定的發展軌道。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我省綜合經濟實力大幅度提昇,競爭優勢逐步增強,經濟發展已步入新一輪增長的上昇期。『十一五』時期,我省將繼續受惠於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以及振興老工業基地等政策支持,發展後勁將持續增強。二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速度加快。『十五』以來,我省著力推進了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將進入經濟結構轉換昇級的重要時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速度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加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強優勢產業,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競爭優勢的產業結構。三是經濟主體活力明顯增強。經過三年的國企改革攻堅,一大批企業重現生機,地方國有企業實現整體扭虧,效益提昇。非公有制經濟日趨活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不斷提高。四是吸引凝聚經濟要素的能力顯著提昇。隨著我省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經濟發展的空間進一步拓寬,形成了新的投資熱點。對國內外產業、資本、技術轉移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五是參與國際分工協作不斷深化。我省企業實力和競爭力明顯提高,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並已成為國際分工相關產業鏈條中重要的環節,初步形成了裝備、石化等一批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總體看,我省已經初步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構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的任務已經初步完成,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已初步形成。但我省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並沒有根本改變,溫家寶總理在視察我省時指出的『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水平不夠高』,指出了我省經濟發展的問題。

  二、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影響我省經濟發展的環境因素變化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我省作為國際、國內經濟的一個子系統,受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越來越深刻。一是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影響。當前,國際、國內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給我省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可以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主動承接境內外的產業轉移,引進和吸納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昇級,提昇競爭力。二是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國際傳統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已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但貿易保護主義以新的形式繼續存在。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我省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擴大,國際貿易壁壘制約加大,嚴重地影響了我省對外貿易。三是人民幣持續昇值的影響。人民幣昇值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可減輕我省償還外債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將弱化外貿出口企業競爭力,影響出口。四是流動性過剩的影響。今年以來,國家采取了逐步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調控措施,抑制流動性過剩,但股市泡沫過多、房價上昇太快的問題依然嚴重存在,而國家的緊縮措施直接影響我省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五是國家調控政策的影響。財稅政策方面,中央國債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有利於我省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貨幣政策方面,適度收緊的貨幣政策,將給我省擴大信貸投放、招商引資帶來不確定性。土地政策方面,國家將執行更加嚴格的土地政策,但對我省的影響比發達地區相對較小。外貿政策方面,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並、出口退稅下調、外資並購新政等,對我省利用外資、擴大出口將面臨新的挑戰。六是國內區域合作的影響。長江三角洲等地的區域經濟發展強勁,特別是隨著東北區域合作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我省與其他省份產業、市場、體制和基礎設施對接水平日益提高,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區域合作的輻射帶動,促進勞動力和產業轉移。七是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的影響。隨著我國石油消耗以及石油對外依存度的增加,將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八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影響。最近,國務院就進一步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進行了再部署,我省必須搶抓機遇,放大政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快建設一批老工業基地項目。

  三、強化措施,突出抓好今後一個時期我省經濟重點工作

  確保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統籌兼顧,采取切實措施,實施重點突破。

  1、促進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步入快車道。一是保持必要的投資增長力度。大力優化投資結構,把投資重點引導到支持老工業基地和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保持投資增長的規模和速度。二是加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充分利用我省城市化提速、居民消費昇級的時機,充分挖掘城鄉消費需求潛力,促進消費需求穩定增長。三是積極擴大出口。繼續堅持擴大開放,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努力擴大出口規模。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避免主要貿易國家出現問題影響我省經濟發展。

  2、凸現我省的特色經濟,構築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一是發揮資源優勢,做精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二是發揮產業優勢,做強特色支柱產業。三是發揮功能優勢,著力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帶。依托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沿邊地區對外開放帶、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搞好各級各類工業園區建設。

  3、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大力凝聚短缺生產要素。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辦事質量和效率,優化執法環境,為各級各類市場主體搞好服務。加強物流大通道等基礎設施薄弱環節建設,重點打通交通瓶頸制約。加大資源和資本市場的開放力度,以最有優勢的資源吸引最具實力的國內外企業、技術、管理和人纔。

  4、大力推進支橕經濟發展的要素轉換,提昇產業競爭力。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充分發揮我省科技優勢,依托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省內大學科技園,重點發展,形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改造提昇傳統產業,加快制造業的優化昇級步伐,提高裝備制造業的實力和競爭力。

  5、做好突破和創新這篇大文章,築牢新優勢的基礎。一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爭取在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高技術領域實現戰略性突破。二是進一步提昇科技成果在省內的轉化率。重點支持突破我省支柱產業發展瓶頸的科技成果的應用和轉化,以及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加快培育自主知識產權。

  6、統籌考慮保護生態環境與加快經濟發展。一是著力發展以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使之成為引領結構調整的先導產業和實現全省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引擎。二是推進循環經濟,盡快制定循環經濟發展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和分階段推進計劃,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循環經濟。三是加強節能降耗和減排工作,積極推進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准入關,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