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6日電 題:難忘崢嶸歲月追憶戰友情深——訪『三過草地』的老紅軍楊學福
『年輕人,你們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對浴血奮戰打下來的太平盛世懷著什麼樣的感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裡,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我們一直堅信我們的流血犧牲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這是89歲的老紅軍楊學福的肺腑之言。楊學福是四川人,16歲參加革命,曾隨部隊三過草地。在建軍八十周年到來之際,楊學福老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眼前的楊學福,雖已耄耋,但面色紅潤,精神矍鑠。尤其回憶起當年那段崢嶸歲月,老人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戰勝艱難險阻
難忘戰友情深
楊學福老人說,他的經歷是長征的縮影。1934年10月開始的二萬五千裡長征,縱橫11個省份,攻佔700多個縣城,進行了300餘次戰斗,最終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整整70年過去了,紅軍長征的壯舉已成為歷史,但偉大的長征精神卻一直烙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
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楊學福,因為『紅軍不打人,不罵人,一心為老百姓好』這個簡
單而又實在的理由,加入了革命隊伍,被分到了政治部交通隊。
1935年,16歲的楊學福跟隨部隊踏上了漫長的長征之路。
楊學福清楚地記得,部隊向黨嶺山方向前進時,走了很遠都看不到有人通過的痕跡。太陽落山了,山谷裡變得黑糊糊的,戰士們點燃火把,繼續前行。越向山頂走,空氣越稀薄,大家喘氣聲越來越重。這時,狂風夾雜著碎石向戰士們撲來,仿佛要把千軍萬馬吞噬一般。多數火把已被熄滅,剩下的星星點點火把像螢火蟲一樣微弱地抖動。在這惡劣的天氣裡,一些戰士體力不支,一個又一個地倒了下來。『同志們,堅持一下,千萬不要停下來。』『你們走吧,我恐怕過不去了……』一名戰友話沒說完,就一頭栽倒在雪裡,再也沒有起來。最讓楊學福難以忘懷的是三位『大姐姐』戰友。在他筋疲力盡無法再前行一步時,三位『大姐姐』戰友互相攙扶著走了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說:『小弟弟,千萬別停下來,再堅持一下我們就勝利了。』盡管她們的體力已經完全透支了,但是,她們的臉上仍然掛著笑容,這笑容給了年少的楊學福無限地溫暖與關懷,並支橕著他走完了艱苦的漫漫長征路。
上山容易,下山難。由於山坡陡、冰雪滑,稍不小心就有摔倒、滾進山澗,或是掉入雪坑的危險。為了不讓同志掉隊,大家你拉我一把,我拽你一下,互相攙扶著,一步步地向前艱難行進。盡管這樣,還是有一些同志未能挺過來。好不容易走到山下,望著永遠沈睡在黨嶺山那些連姓名都沒留下的戰士,大家含著眼淚,向他們深深地鞠了一躬:親愛的戰友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長征路上最難闖的關就是過沼澤地。沼澤地分布得很不均勻,戰士們用肉眼無法分辨出『陷阱』在哪裡,大家只能『撞運氣』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如果稍不留意,雙腳陷進沼澤地裡,就將永遠地留在這裡了。一位陷入沼澤地的女同志,除了還豎在泥水上面的小辮子外,人已經看不到了。說到這裡,楊學福的眼睛濕潤了。老人說,直到現在,想起眼睜睜地看著戰友漸漸地被沼澤吞噬,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時,那種揪心的痛還會湧上心頭。
楊學福說,過沼澤地的艱苦不僅僅在於危險性大,還要忍受飢餓的折磨。當時,他們帶的乾糧全都吃完了,茫茫沼澤地一片荒涼,空中沒有飛禽,地上沒有走獸,大家餓了只能啃樹皮;沒有樹皮,就吃皮帶充飢。那時,戰士們的臉龐和嘴脣都是慘白的,眼中沒有一點神采。大家都低頭前行,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牢記艱苦歲月
安享幸福晚年
年輕時歷盡了艱難困苦,如今,楊學福和86歲的老伴住在省軍區第二乾休所一棟居民樓內,兩位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恩愛如初。他們經常相伴到庭院裡散步,聊天。
很不湊巧,記者采訪時,楊學福的老伴生病住院了。楊學福一直在病榻前握著老伴的手,陪伴著這位曾經與他同甘共苦、風雨同舟走過那些艱苦歲月的親人。
楊學福覺得自己很幸運,他說:『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現在的年輕人不可能重新經歷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但是不要遺忘革命先烈的精神。要繼承發揚他們對祖國、對軍隊的這片赤誠精神,努力學習,建設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