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水泥路修到農民家門口通河縣首現『轎車村』
2007-08-13 15:03:4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肖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3日電 水泥路修到農民家門口,通河縣農村掀起『轎車熱』,祥順鎮大林子村成為全縣第一個『轎車村』。去年以來,這個村已購進轎車9臺,全部是『捷達』以上的品牌車,便宜的十來萬、好一點兒的十幾萬元,此外還有5戶農民購買了『面包車』,而且家家都有摩托車。

  大林子村是水田大村,人均水田面積近1公頃。近年來,大米價格不斷上漲,大林子村村民的收入也節節攀高,年人均純收入萬八千元的平平常常。富是富了,但路還是老土路。祥順鎮這一帶的水田區基本都處在低窪區,『出行難』困擾農民好幾輩子了。

  『出行難』到底有多難?祥順鎮四方泡村村民說:『生老病死都得看老天的臉色。』村裡老段家媳婦要生孩子,正趕上雨季。只好請來十多個村民,用自制擔架往鎮裡抬,一抬就是兩個多小時。2002年的冬天,有一村民去世,由於大雪封道,所有的車輛都『趴窩』了,屍體只好停在村外好幾天。要是運輸農資和糧食,那難度就不用提了。一個村民開農用車進城買了一桶柴油,一下公路就塢住了,先後找來兩臺推土機往家拽,結果是車到家那桶油也沒了。

  2006年以來,通河縣從農民最需要解決的難題入手,加大了通鄉通村公路建設。2006年,完成了32.7公裡的通鄉路建設,2007年立項通村路45.5公裡。明後兩年,這個縣的185公裡通村路將全部完成。

  通鄉通村路是農民的百年期盼。為此,通河縣政府近年投入匹配資金近4000萬元,幾乎相當於這個縣一年的財政收入。按照『立好項目、管好項目、管好資金』的要求,通河縣交通部門從招投標開始至工程驗收,進行全程監督監控。今年4月初,完成全部項目招標工作,5月份全部開工建設。在施工期間,派出專人對施工單位進行現場質量監督。同時,培訓村民代表對施工全程進行掛牌監督,使工程質量穩定進展順利。到本月中旬,該縣今年全部公路工程將完成打板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混凝土澆築任務。

  目前,通河縣通鄉路已全部完成,通村路已完成70%。越來越暢通的公路運輸,迅速促進了通河縣城鄉居民的融合。不少村民,將孩子送到縣城裡讀書,有的村民甚至白天開車回到村裡種地,晚上回到城裡休息,縣城的居民甚至『抱怨』:『通河的房價都是農民給抬起來的。』路路通,一是方便了農民進城,另一方面則是促使城裡人沒事兒就下鄉。每到節假日,城裡人開車下屯休閑、上山旅游,體驗鄉村風情。

  說到買車,村委會主任張宏生滿臉的喜悅,因為他自己就早早地買了臺捷達車,兒子也買了臺馬自達車。據他介紹,村民買車,一是家裡有閑錢,為了高層次的生活,農閑時拉著一家人進城逛街或是出門旅游;二是家裡有富餘的勞動力,購車後用於跑出租掙錢。三是由於一些村民承包的土地離家較遠,來回種地需要乘坐公交車或出租車,非常不便。為方便生產,村民乾脆自己買車,開著轎車去種地。四是一些村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上學,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每周或每天需要接送孩子上學,自己買車,接送孩子方便。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