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六十年輝煌 北大荒走進市場農業新時期
2007-08-23 14:18: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謝振華 沈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3日電 自上世紀末以來,墾區集中力量實施大龍頭帶動戰略,累計投資96.4億多元,新建了22個超億元的大項目。打造了北大荒肉業、北大荒牛業和北大荒薯業等一批大型龍頭企業。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和『九三』一大批知名品牌,拉動基地1600多萬畝,綠色有機食品檢測面積超過了80%——

  進入新千年,北大荒農業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標志北大荒現代農業發展進入了市場農業新階段。隨後,九三油脂等一大批可牽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大項目聲名鵲起,拉開了墾區全面進軍農業現代化的大幕。

  一時間,國內外各界知名企業、資本大亨眼球齊聚:北大荒進入了市場農業新時期。

  從『原字號』到『深加工』『北大荒制造』成新寵

  今年初,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傳出一條令全國農業戰線都為之一振的消息:當年由老鐵道兵開荒拓建的八五七農場的一家大米加工企業生產的綠色大米,在出廠前貼上了一個小小的條形碼,使該場生產的綠色大米成了全國市場上的暢銷貨,還帶來了每公斤大米增值一毛錢的效益。

  公司經理劉斌介紹:這都是他們按國際慣例生產的『北大荒制造』。消費者足不出戶,按商品包裝上的條形碼,在網上鼠標一點,就可追溯到這袋大米是哪家企業生產的、是哪個農戶種植的,甚至可以找到耕種這片農田的農機具、農戶等全部資料,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近些年,無論是在國內外副食大超市,還是在知名的農貿市場,在琳琅滿目商品的櫃臺前,人們不難發現,不僅有完達山奶、北大荒米、九三大豆油等『老面孔』,還常常被北大荒冷鮮豬肉、清真牛肉、大豆等深加工制品、粉絲、北綠速凍蔬菜等『新面孔』所吸引。過去,『原字號』、『傻、大、黑、粗』的北大荒印跡在千裡墾區早沒了蹤影。

  據了解,自上世紀末以來,墾區集中力量實施大龍頭帶動戰略,累計投資96.4億多元,新建了22個超億元的大項目。打造了北大荒肉業、北大荒牛業和北大荒薯業等一批大型龍頭企業。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和『九三』一大批知名品牌,拉動基地1600多萬畝,綠色有機食品檢測面積超過了80%。使墾區從『原字號』走向了深加工的『北大荒制造』的市場化新路。

  從『三戰荒原』到『家家小康戶』『三面紅旗』彰顯新時期北大荒

  在年初召開的總局黨委(擴大)會議上,他們樹立的『三面紅旗』——普陽、格球山、海林農場,再次登臺亮相,贏得160萬北大荒人一片喝彩。

  普陽農場是由1200名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軍官為骨乾,通過三戰荒原建起來的。改革開放以後,一年一個新臺階,小農場家家小康戶,大農場年年盈利,農場多次被評為各級先進,可農場領導班子至今仍保持建場初期的本色,得到了群眾的信賴和好評。近年來又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用於新農村建設,新蓋樓房數量達到40棟,場區主要街道100%實現硬化。農場兩個公園和三個廣場的總面積達到14萬平方米,場部地區建成各類雕塑作品85個。由於小城鎮建設業績突出,農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范點』稱號。

  格球山農場是墾區兩個文明建設的老典型,各項工作一直走在前列。他們與臺灣客商成功合作,先後投資4040萬元建起了北大荒北綠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全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7000多畝,蔬菜品種增加到25個。今年,全場蔬菜種植面積可達1.5萬畝,蔬菜加工增值可超億元。屆時,全場蔬菜產業的產值將超過糧豆產業的總和,提前實現再造一個格球山農場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

  海林農場是個小場,耕地總面積不到7萬畝。進入新時期以來,他們堅持改革不動搖,艱苦奮斗20年。探索出一條『先進管理模式+高科技+產業化』的現代農業新路。小麥、大豆等主要農作物平均單產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旱田作物平均畝效益達300元以上。大農場和小農場實現雙盈,人均收入達1.2萬元,成為全省農業增收典范。去年,他們再度發揚『勇於開拓』的北大荒精神,打破北方寒區長期以來不能生產沼氣的禁區,率先利用牛糞開發沼氣新能源,使場部地區1000戶居民過上了城裡人的現代生活。此舉不僅使廢物得到利用,還發展了循環經濟,用新能源點亮了新生活,創建了新產業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正是這樣一批批先進典型的不斷壯大,使一代代北大荒人勇立潮頭,永葆青春。

  北大荒『示范』新時期新內涵

  新一代北大荒人發揚老一輩拓荒者的精神,在新的歷史征程中,繼續發揮『示范』作用,並不斷向墾區以外拓展,豐富『示范』的新內涵。

  在采訪中,總局領導介紹,經過60年的發展壯大,墾區農業的物質裝備水平、科技創新轉化能力和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和標准化生產水平都處在全國農業發展的前列,有能力當好先行者、探索者和領跑者。

  他們之中有全國綠化標兵孫俊福,為了植樹造林,忍受著孤獨和寂寞,在沒有人煙的大山裡,二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共植樹48萬株,總面積達1480畝,為國家創造財富1600多萬元;有第一個個人出資購買世界現代農機裝備、第一位直接與世界跨國公司打交道的現代農民肖亞農;有承包耕地18000畝,年平均向國家銷售糧食400餘噸的中國第一種糧大戶崔永龍;有使一個年加工大豆能力只有6萬噸的小廠在三年內迅速發展成為年加工大豆能力550萬噸,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加工龍頭企業的知名企業家田仁禮;有心裡一直裝著老百姓,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想方設法改變一個單位的窮困面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基層乾部張新民……

  如今,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征程中,北大荒再次走上前臺,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去年底到今年初,在短短的不到3個月時間裡,省委、省政府為墾區發展專門下發了《關於支持墾區加快發展的若乾意見》、《關於發揮墾區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兩個重要文件。省委書記錢運錄、省長張左己多次強調,墾區要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率先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場縣共建。一個率先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已深入160萬北大荒人的心中。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