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加快產業昇級 黑龍江省生豬加工期待龍頭 『舞』起來
2007-08-27 10:21:4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蔡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7日電 研究龍江生豬的持續發展,加工環節絕不能繞過——因為一頭連著生豬養殖戶、一頭連著肉制品市場,是整個產業鏈條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近幾年來,金鑼、雨潤、高金等一大批知名加工企業落戶我省。目前,我省生豬加工企業有幾十個,年屠宰生豬2300萬頭,深加工能力1600萬頭。

  合同履行難企業農戶利益難對接

  采訪中,幾乎所有加工企業負責人都非常看重與農戶和基地建立穩定、和諧的互惠關系,並直言沒有生豬養殖業的支橕,企業就無法生存。『肉賤傷農、肉貴傷企』的道理似乎不言自明。然而,另一方面,養殖戶卻流露出對加工企業的不滿:『地方稅收減免,土地優先使用,肉價低時雖然以保護價收了點兒,可肉價一高他們就不收了,企業減產有的甚至乾脆停產。』

  企業負責人也是苦水多多:『宰豬價低靡時,我們高於市場的保護價收購,可是合同只規定收購價格,沒有量的保障。價低時農民把豬賣給當地的加工企業,價高就賣給南方的商販。合同根本就約束不了他們。』

  畜牧專家及一些業內人士建議,豬肉價格也應實行政府指導價,制定最低保護價和最高限價,建立抵御市場風險應急預案制。重新規范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合同,根據市場需求量指導生產,使生豬數量在科學范圍內波動。

  企業要發展自身加快產業昇級

  『龍頭舞,則產業興。龍身活,則行業旺』。

  龍頭加工企業對周邊養殖基地的帶動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雨潤剛一落戶雙城,周邊就建起十幾個規模養殖場;北大荒肉業在寶泉嶺建廠後,周邊2000頭以上的養殖場增加到20多個。巴彥縣興隆金鑼集團年加工能力達到100萬頭,2006年屠宰加工79萬頭,2007年屠宰加工21萬頭,主要產品豬分割肉已遠銷北京、上海、長沙等多個大中城市,拉動該縣3.6萬農戶發展生豬養殖。

  望奎鎮養豬大戶魏麗艷說:『我養豬十多年了,以前養豬每年出欄五六百頭,現在寶泉嶺落戶望奎,我計劃養豬年出欄1500頭至2000頭。』

  為什麼豬肉價格高的時候我們的加工企業就不願意收購了?

  企業說,現在企業不敢給基地投入資金,沒有保障機制,回報率低、風險大。豬價低時加工企業要反哺一個6000頭豬的養殖場大概要12萬。

  省畜牧獸醫局綜合處處長陳宏認為,我省加工企業精深加工比例太低,消化高價原料肉能力差。企業要突破精深加工,要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力度,要加大設備的技術改造和更新,增強市場調控能力。一個成熟的企業要有成熟的市場戰略,要增強營銷能力,不能只顧眼前利益,有利就生產,微利就停產,那麼下一輪競爭中市場就會忘記它。

  一位來北方販豬的客商說,我們千裡迢迢把豬運回去都能賺錢,本地企業卻不賺,這怎麼可能,你們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龍豬抖威風政府要發揮多項職能

  加快生豬產業發展,必須依靠龍頭企業與大市場的對接,因為龍頭企業能夠開拓市場、帶動農戶、深化加工、拉長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采訪中,幾家龍頭加工企業的負責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政府要發揮多項職能,建立真正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養殖基地建設,國家要制定扶持基地的投入機制和對龍頭企業的保障機制。

  扶優限劣,加大扶持大中型生豬加工企業的力度,淘汰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後的小企業,真正提高豬肉加工能力。

  政府要致力於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有的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招商引資的政績,無原則的『減免、扶持、補貼』,一旦不減不補了,有的企業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買單的還是政府。要找真正有實力、有競爭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纔能促進一方發展。

  密切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建立風險保障機制和風險保障金,堅持基地與龍頭企業同步建設。建立預警預測機制,研究和把握生豬市場的基本規律,控制豬價大起大落,免得傷了農戶也傷了企業。

  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豬肉漲價,工資漲了,股市漲了,房價漲了,豬肉漲價也是正常的,如果一頭豬利潤只停留在150元的話,農戶們寧可去打五天的零工。

  發展龍江生豬深加工,政府和企業要做的事還很多。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