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農每天還要提桶澆水。
東北網8月29日電 哈市今年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情,近日不斷有市民來電詢問:旱情對哈市蔬菜生產會不會有影響,秋菜和冬儲菜供應能不能充足?
28日,記者對城區一些特色蔬菜種植區進行走訪,了解到各區通過灌溉、補種等多種措施,基本保持了往年秋菜的種植面積,種菜成本雖略有提高,產量也略有減少,但總量依然能滿足市場需求,價格不會有較大浮動,菜農的收入也可保證。
人工降雨獲益蔬菜大量外銷
在道裡區新發鎮的一片蔬菜大棚前,菜農解民豐正在往農用車上裝西紅柿,他將從自家大棚摘下的西紅柿分成幾個檔次,最好的一批准備南銷到上海。入夏以後,由於氣溫高,雨水少,西紅柿、黃瓜、豆角等後茬兒蔬菜品種,花落的也早,減少了一到兩成產量,他的10個大棚總產量減少近2000斤,但由於外銷和內銷補齊,損失並不大。
這一片共有70個大棚,每個大棚裡都種了一畝的錯季菜。一個菜農告訴記者,這些菜大多都是供應本地市場,雖然產量減少了,但市場價格並不比往年低。五星村的菜農於繼海說,大旱對大地菜影響比較大,很多黃瓜花在沒結穗兒時便落了,由於水分不足,一些結穗成長的黃瓜也是歪歪扭扭,政府對菜農有補貼,這些蔬菜在上市時也分成了三等。以西紅柿為例,就分為三檔,他們的收益從中得到了保證,市民的消費需求也平衡了。
據道裡區農林局董科長介紹,在旱情最嚴重的時候,哈市進行了人工降雨,這一區域從中兩次獲益,從目前情況看,秋菜可按時上市供應,對市場影響不大。
開闢新種植區大白菜不減量
去年10月中旬,哈市無公害大白菜銷售非常火。當年秋菜種植面積為17.3萬畝,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佔80%,增長到了13萬畝,各種品牌秋菜格外受寵。早在去年9月初,上海、深圳等地的客商就提前預訂了300萬公斤平房大白菜。作為無公害大白菜生產基地,平房區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達萬畝,農戶發展到了2359戶,每年無公害蔬菜總產量有4000萬公斤。
記者從平房區農委了解到,往年從7月18日到22日開始,無公害大白菜就開始播種了,由於今年旱情較重,直到7月31日所有菜農纔完成播種。為保證大白菜質量,該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指導菜民播種前大量澆水,出苗後又加強灌溉,現在菜苗兒長勢比較好,估計10月20日前就能上市。
毀種增加成本胡蘿卜有漲價可能
去年10月初,道外區團結鎮紅利油豆角基地和民主鄉新立胡蘿卜基地曾出現了外銷熱潮。民主鄉新立村有1.5萬畝的無公害胡蘿卜基地,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該基地胡蘿卜品種不斷更新,目前已發展為省級無公害基地,產品達到部級標准,並遠銷到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今年六七月間,由於旱情嚴重,這裡的無公害胡蘿卜曾進行了大面積毀種,總面積達到一萬三四千畝之多。
目前該區民主鄉等知名秋菜生產基地的秋菜長勢還是可以的,胡蘿卜已經有一批提前上市。該區大量秋菜將在10月上市,據農業水產科的工作人員介紹,從現在的情況還難以確定具體產量,因為這些秋菜的後期生長也非常關鍵,由於毀種等原因增加成本,價格可能會略有提昇,不過漲幅還是要由整個市場來定,具體價格在9月20日專業調查以後就能推測出來了。
減產不減收特色菜繼續走俏
南崗區一些大的科技園區素以種植特色菜聞名,如七彩椒、荷蘭豆等,今年哈市大旱,對這些生長在溫室裡的金貴蔬菜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種植成本增加,產量減少,對菜價肯定有影響。』南崗區農林水務局局長韓良芝分析說,今年大旱幾乎波及到了所有蔬菜種植區,包括棚室。因為乾旱,要不斷地澆水緩解旱情,無形中增加了產出成本,而特色菜主要在棚室內種植,為了收回抗旱成本,就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有質量纔有效益,所以從目前物價持續上漲的行情看,今年大旱雖然影響了蔬菜產量,但市場價格較高,菜農的收入不會比往年少,菜的質量也可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