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電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農村的田間地頭,活躍著一群宣傳時事、化解矛盾、傳授技能、組織文體活動的農村『中心戶』,他們領著農民學、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乾,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支『生力軍』。如今,這樣的『中心戶』在綏化市已發展到10萬戶,佔農戶總數的10%,覆蓋了全市1335個行政村。
據了解,從2003年以來,針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資金、缺載體、缺陣地、缺抓手的『四缺』問題,綏化市在全市農村開展了政策宣傳中心戶、思想工作中心戶、文體活動中心戶、創建活動中心戶和小康建設中心戶建設,統稱為『新農村建設中心戶』,並作為加強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載體,在全市農村廣泛推開。
為扶持農村『中心戶』的發展,綏化市采取給政策、給待遇、給優惠等辦法,增強『中心戶』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農村『中心戶』積極吸引周圍群眾開展文體活動,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綏化市北林區正黃五村中心戶陳鳳軍,自費10萬多元辦起了家庭文化宣傳站和露天影院,免費為鄉親播節目、放電影。西太平村中心戶馬維申,把身邊發生的新人新事編排成『二人轉』演給農民看。在中心戶帶動下,全市已組建農民演出隊、農民樂隊、農民秧歌隊、農家圖書室、農友球隊等3000多個。
農村『中心戶』向周圍群眾傳授致富的經驗,引導和帶領群眾發展生產,發揮了農民致富帶頭人的作用。綏化市北林區東興辦事處新興管理區農民孟憲峰在農業技術方面有專長,周邊很多村屯的農民都願意請他去講課。孟憲峰告訴記者,最多時有100多人聽他講課,最少時只有4個人聽。『只要鄉親們需要,不管多少人聽課我肯定有求必到,而且分文不取。』孟憲峰說。
據介紹,農村『中心戶』在促進農村民主管理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截止到目前,綏化市『中心戶』帶頭參與和支持『一事一議』等事項6000多次,解決村屯環境建設投入和管理等難題1600多件,幫助解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7000多個。同時,直接或間接化解土地糾紛、鄰裡糾紛等各種矛盾2萬餘起。
綏化市委書記胡世英說,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心戶』建設,綏化市在全市建立起了一支根植於農民之中,不佔編制、不拿工資、不吃皇糧的『工作隊』,有效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向心力、凝聚力,密切了黨群乾群關系,成為帶動農民發展生產、奔向小康,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