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7日電 開學伊始,哈爾濱市150所高中的高一年級開始實行新課程。
日前,哈爾濱市第一中學的大型教室內,百餘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討論有關函數方面的問題,學生們針對老師給出的習題,做出了不同的解答方式,並探討每種答案的優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另外一間教室內,學生們進行著英語短劇的表演。在高一學生小張的課程表上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著,『紅色筆標注的是必修課程,藍色筆標注的課程是我自己選修的。』他說,雖然有時候會在周六周日上課,但是因為這些課程都是他感興趣的,所以學習起來並不感覺累。
哈爾濱市第一中學副校長阮培毅說,新學期開始後,學校科研組按照教育部門的要求,根據新課程標准,在數學和外語兩個領域開設了系列選修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地進行學習。選修課學習結束後,學生通過考核後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阮培毅說,雖然選修課在周六周日開設,但是每次選修課的課堂都『爆滿』。『學生們十分認可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他說。
在哈爾濱市第十四中學的游泳館內,部分學生正在練習游泳,這些學生說他們並不都是同班同學,學校的體育科目開設了選修課,他們根據各自的興趣選擇所學習的課程。在這些高一新生手中,每人都有一本成長記錄手冊。翻看成長記錄手冊,上面既有學生們的自我成長經歷,也有教師給予學生的總結。哈爾濱市第十四中學副校長韓勝友告訴記者,成長記錄手冊要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學生在手冊中記錄每個學習階段的心得體會,教師會定期檢查學生的手冊,以便及時掌握學生情況。學生畢業後,成長記錄手冊將作為一份禮物送給學生,作為高中時期的一種見證。
據了解,實施新課改之後,高中的課程結構由八大學習領域、12至13個科目和若乾模塊構成。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並行,為了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學校還要各科分類別、分層次地設置若乾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進行學習。同時,課程實行學分管理,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28個選修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素質評價。因此模塊、選課、走班教學和學分管理構建了新的教學制度。2010年高考,有關部門將進行命題改革,以更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