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9日電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堅持始終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來自我省糧食主產區的十七大代表、綏化市委書記胡世英聽完報告顯得很興奮。他說,近年來,省委為綏化確立了『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建設農區工業化示范區』的思路和目標定位,綏化結合實際,從建設農區工業化示范區的實際要求出發,規劃了玉米、水稻、大豆、亞麻等十大重點產業,著力實現了四個突破,即狠抓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實現農產品產出總量和質量的突破,狠抓農產品精深加工,實現農產品加工層次的突破,狠抓重點產業集群擴張,實現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突破,狠抓高水平園區建設,實現產業項目增量的突破。綏化是一個農業大市,也是一個新興城市,發展的任務很艱巨,同時發展的潛力也很大。我們要按照十七大要求,加快農區科學發展的進程,進一步關注民生、重視民生,千方百計解決民生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落實科學發展,就必須加速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胡世英表示,綏化在未來發展中要著重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在注重總量擴張、速度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昇,使經濟發展步入健康發展軌道。上項目的注重技術含量、產品研發、品牌打造以及機制創新,形成產學研一體的創新聯盟。二是處理好城鄉一體、工農互動、基地龍頭利益聯結的關系,提高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龍頭與基地之間的經濟協作度和產業關聯度,使經濟發展步入協調發展軌道。在建強『農字號』企業過程中,要把第一車間的打造以及龍頭反哺基地問題解決好,形成產業鏈之間良性利益關系,提高產業的成長性。三是處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在追求經濟增長、財政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就業、城鄉居民增收,更加注重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把節能、減排、降耗和再利用作為主攻點,走循環發展的路子,把住准入關口,使經濟發展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