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4日電 題:走近哈爾濱的網絡『反自殺聯盟』
他們中有學生、醫生、老師、商人、公務員;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產生過自殺的想法或有過自殺的經歷;
他們在網絡上組成了一個小團體;
他們用親身經歷來告訴世人要笑對生活,珍惜生命,遠離自殺……
他們就是哈市的一個民間組織——『反自殺聯盟』
網絡中的『聯盟』
近日,記者接到一位網友從QQ中發來的消息:『在QQ中有一個叫「反自殺聯盟」的群,他們成立已經一年多了,成員有三十人左右,來自各行各業,群的建立者是哈市人。』10月29日,記者通過搜索找到該群,經過身份驗證成為該群成員。
剛剛進入這個群,記者立刻就感到了網友的熱情,還沒等記者說話,在線的幾名網友就紛紛發來消息問候記者。其中一位網名叫『笑少爺』的網友在消息中說:『歡迎你朋友!我的朋友,如果你有想不開的事情請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網絡把我們連接到一起,我們可以傾聽你的傷心事,並盡最大努力幫你解決。如果,你想幫助別人,我們會更加高興,那樣生命將會因為你而更加美麗。』據記者事後了解,對新進成員這樣的熱情並非偶然,在該群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當有新成員加入,所有的在線網友都要在第一時間熱情『招待』,讓新成員感到聯盟的溫暖,能盡快地融入到聯盟當中,敞開自己的心扉。
記者還在群的公告欄中看到了這樣一段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學會笑對人生了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向別人訴說,樂觀者於一個災難中看到一個希望,悲觀者於一個希望中看到一個災難,如果能妥善冷靜地處理任何一件事,快樂和幸福永遠都會屬於你!要記住「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如何讓人生幸福和圓滿,控制權在自己的手上,人生就好像漂浮在海面上的船,而你是掌舵手!珍惜生命吧,生命對於每個人都來之不易。』『笑少爺』告訴記者,這段話是群的組織者『夜漸醒』寫的,也是整個聯盟的宣言和宗旨。
在保證不透露聯盟成員真實個人背景後,組織者『夜漸醒』向記者介紹了聯盟的情況。『這個聯盟成立於2006年年初,當時成員只有我和另一個組織者「暗夜霧」。』『夜漸醒』說,『如今,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們的成員已經發展到了38人,在這些人當中有相當的一部分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或有過自殺的經歷。有的是經過別人介紹加入的、有的是在網上搜索到我們的號碼,還有些是在看他們的博客時發現作者有自殺傾向時,我們主動邀請進來的。成員的身份涉及到各行各業,我是教師,「暗夜霧」是一家建材商店的老板,「笑少爺」是名大學生。雖然,我們沒有做心理醫生的資格,但是我們只想獻一份愛心,用我們的熱情去感化那些對生活絕望的人,讓他們有活下去的希望。』
發起,緣自一次成功『救援』
『說來可笑,我和「暗夜霧」是因為自殺相識的。2005年年末,我自殺未遂,住進了醫院,巧的是「暗夜霧」也因為自殺和我住在一個病房中,因為有共同語言,我們兩個人聊得很好,成了一對難兄難弟。』談到當初是怎樣組建聯盟的時候,『夜漸醒』告訴記者,『等出院後家裡人送我去看心理醫生,又碰到了同樣去看病的「暗夜霧」。後來,我們成了朋友,絕望的人有了朋友,就如在黑夜中看到了希望,心情也好多了。很快我們的病情都有了緩解,自殺的念頭也漸漸淡了。通過醫生的治療和家人勸慰,我感覺到生活是美好的,人應當好好活下去。對自己當初的行為,我感到又後怕又後悔。而真正產生組建聯盟的念頭是在經歷了一次偶然事件以後。』
『夜漸醒』由於工作的關系要經常登陸校園論壇,有一天他在論壇中看到了一個學生寫的帖子,有過自殺經歷的他立刻從帖子的字裡行間看出,作者已經有了自殺的傾向。『夜漸醒』立刻跟帖並找到了這名學生。『說來也巧,這名學生正是我教的,也就是現在我們論壇的主要人物之一的「笑少爺」。』『夜漸醒』說。
『夜漸醒』告訴記者,『笑少爺』出身高乾家庭,有一個弟弟。父母對他和他弟弟在生活上管束較嚴,但在學習問題上對孩子無過分要求。
『笑少爺』上高中以前身心狀況良好,性格開朗,好學上進,成績優良,與同學關系很好;入高中後,由於班主任工作方法不當,使其受到長時間的精神刺激。『「笑少爺」記憶最深的就是安徽家鄉的那個高中班主任對他的不公。有一次,班主任叫他父親辦一件私事,但他父親認為辦那件事是違反原則的,就拒絕了班主任。後來,班主任在很多事情上故意刁難「笑少爺」,當他考試取得優異成績時,班主任會在班上點名批評「笑少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如果他考糟了,老師也要在課堂上點名批評他,說他學習態度不端正、自甘落後。由於老師的這些言行讓他在學校裡成了一個「孤家寡人」,幾乎沒有同學與他來往。而「笑少爺」的父母聽到了這些流言後,不加辨析,也根本不聽他的申辯,就是一味地訓斥、打罵。父母還勒令他除上學時間以外,一律不准離家門一步。「笑少爺」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苦苦熬過了高中生活。漸漸的「笑少爺」養成了一種比較怪異的性格,對老師極度不信任,認為老師不是好人。考上大學來哈市上學以後,他的心情並沒有因環境的改變而好起來。學習負擔重,與同學的關系仍是不好。一學年下來,各科考試的成績都不理想。而且還和很多同學都吵過架,同學都不願和他交往。「笑少爺」感到人生毫無意義,生活枯燥無味,慢慢地產生輕生的念頭。』
『我了解了這些情況以後,也感覺到束手無策,不知該怎麼勸他。我把這個情況和「暗夜霧」說了一下,最後我們兩個商量,由「暗夜霧」出資請了一位心理醫生為「笑少爺」做心理輔導,我則根據醫生的建議在生活和學習上關心他。通過我們的努力,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和治療,終於使他明白了,他所遇到的那樣的老師是極個別的,大多數的教師還是以育人為本的。「笑少爺」的心結慢慢打開了,人變得開朗多了,和同學的關系也越來越好。』『夜漸醒』說,『看到這個結果,我和「暗夜霧」很欣慰,感覺自己挽救了一個生命。於是我便萌發了以後繼續開導別人的念頭。我和「暗夜霧」商量以後,他也很支持我,於是我建立了這個QQ群,建立沒多久「笑少爺」也加了進來,慢慢地發展到了今天這個規模。』
不想出名,只想得到心理滿足
『我們建立這個聯盟並不想得到什麼。有很多人問我們,你們這麼做到底圖什麼?圖名,還是圖利?』『夜漸醒』說,『我可以說,我什麼也不圖。我們不想出名,也不想炒作自己。以前也有記者曾想采訪我們,但被我們拒絕了,這次要不是朋友介紹你來我也不會接受采訪。之所以不圖名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都是生活在邊緣的人,我們都曾經有著灰色的心情,特別是其中還有像我這樣自殺過的人,雖然現在我們已經好了,開始幫助別人了,但我們還是不願意被人知道我們的過去,不願意讓過去的故事來打擾我們現在的生活。第二,太出名了也不好,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民間組織,能力有限,幫不了太多的人,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都來尋求幫助和解脫,我們如何處置?還不如像現在這樣,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幫助那些我們能幫助的、想幫助的人。』
『要說我們圖利,那就更不可能。我們是義務的,有的還要往裡面搭錢呢。』『夜漸醒』說,『如果非要說我們圖點什麼的話,我只能說我們圖的是一種滿足,一種幫助人的滿足、一種說不出來的滿足。我自殺過,知道那種瀕臨死亡時的感覺,知道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得知兒子自殺的消息後哭昏過去的那種心情,知道家裡人在看到我活過來以後的那種喜悅,我只想用我們的經歷和感受告訴世人,生命是美麗的,生活是美好的,人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我們也想呼喚大家愛護自己的生命,要知道不論是整個世界還是你家人的、你自己的世界,都會因為你的存在而更美麗。』
專家:把自殺納入疾病控制中
據記者了解,在網上類似於『反自殺聯盟』的組織還有很多,例如,『中國大學生防自殺聯盟』、『中華自殺救援網』等等,可見自殺問題已經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該如何看待自殺問題呢?記者采訪了有關人士。
據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專家張一介紹,有自殺傾向的根本原因是壓力。『壓力是時常有的,我們要把壓力變成動力。該怎樣釋放壓力呢?我們可以好好想想最近因為什麼事而使自己的壓力增大,如果真的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那就暫時放在一邊,等你再回頭想的時候已經不算什麼了!只有正確面對壓力,給自己適當的壓力,工作或學習纔可以達到最高的效率,也許會超出你的想象!』張一說。
據了解,現在中國城市裡的年輕人,已很少有因生活困苦導致自殺的,大多因無法承受學業壓力或感情挫折而衝動輕生。其他年齡段的自殺者,也有許多是在衝動之下選擇了下策。為此,專家呼吁,把自殺等傷害性的死亡納入到疾病控制之中去。
『所謂疾病控制,就是要注重對中國人心理的調節與醫治。以前中國人喜歡笑話美國人動不動就看心理醫生,認為這種行為本身就屬精神不正常的現象。中國人似乎頗為忌諱「精神病」三個字,甚至把它與罵人等同,所以許多時候,即使有了較為明顯的精神偏差,仍要頑強地抗拒心理醫治。這種心理是不對的,要正視你的心理問題,及時就醫纔是硬道理。』張一說,『此外,開設像「反自殺聯盟」這樣的「生命熱線」危機乾預網絡,也有可能把眾多靠近死亡邊緣的人們拉回來。總之,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的自殺現象,必須以一種科學而積極的預防方式迎戰自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