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2日電 乘車從哈爾濱市前往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公路兩側一望無際的草地被哈大路一分為二。司機師傅說這是安達地段。依稀記得幾年前這裡是一片一片的鹼斑和被雨水衝刷的溝壑,安達是有名的鹽鹼草原縣市,變化如此之大,我們在完成杜蒙的采訪之後,立刻跑了趟安達。
從安達市畜牧局草原站站長潘忠波那裡了解到,安達市有草原面積274.2萬畝,其中采草場166萬畝,植被構成以羊草為主,是我省松嫩草場的典型代表地段。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草場退化嚴重,鹽鹼化面積日趨增加,特別是哈大路兩側,草層高度不到10厘米,鹼斑連片。
多年來,安達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種措施治理鹽鹼化草原。幾年來先後通過省畜牧獸醫局、農業開發辦和國土資源局,向上爭取草原改良項目,並通過具體的星星草改良鹼化草,取得突出的效果。先後投資4560萬元,改良建設鹼化草原42萬畝,其中改良重度鹼化草原27萬畝。依據有關法規,安達市從2003年開始實施鹽鹼化草原禁牧,到2006年,全市草原全部實施禁區牧。草原產量和質量得以提高,草畜矛盾有效緩解,草場植被得以恢復。為了保護草原,防止鹼化草原面積過大,安達市從法律角度入手,杜絕草原控鹼土、農村新蓋鹼土房的現象發生,保護了草原現有土壤結構,為草原植物生長提供弱鹼化環境,防止地下鹽鹼土露出。2001年,安達與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合作,進行鹼化草原綜合治理實驗,幾年過去,安達市萬寶山鎮政府西南原來的大鹼泡變成了好草原。禁牧和養牛並舉,為保證以奶牛為主的畜牧業健康發展,加大了青貯玉米飼料的生產,全市青貯面積達到了17萬畝,年可生產飼料60~70萬噸,解決了捨飼所需的飼料來源。2007年,加大青貯公司的發展力度,新建青貯公司10個,飼料生產向專業化邁了一大步,讓草食動物徹底從草原撤出來。
萬寶山鎮農牧服務中心的張貴江,是個內向的人。一提起治理鹼化草原卻來了勁:『連續三年呀,我連續測了三年土樣,沒白測呀,你們到現場一看就知道,原來這裡就是一個大鹼泡,只長些水草和水稗草,有水沒有魚,水裡是一些嚇人的紅色小蓋蟲,現在看,這裡長的草可就多了,這是羊草,我們也叫它鹼草,這是星星草,這是野韭菜,這是中藥——地榆,這是馬蹄蓮,春天開的小藍花可漂亮呢。測樣挺累的,不管啥天都得去。但是值得。』他還說,萬寶山鎮應用這項實驗技術治理嚴重鹼化的草原1.2萬畝,還得了綏化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安達市鹼化草原的覆蓋率由原來的40%增長到90%,草層高度由原來的10厘米,增加到23厘米,牧草產量由原來每畝不足50公斤,增加到每畝100公斤以上。作為松嫩平原的典型地段的安達鹽鹼化草原已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保護,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原來光禿禿的鹽鹼地變成綠油油的牧草地了,原來的鹼土房變成現在的紅磚藍瓦了,『中國奶牛之鄉』再現水草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