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招商工作一波三折 哈車輛廠四年變身幕後故事
2007-11-14 14:30:5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冠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夏德斌

  東北網11月14日電 哈爾濱車輛廠很少有人不知道,這不僅因為這座老廠有著百餘年的歷史,還因為它搬遷後這裡出現了一片時尚現代的區域——愛建新城。僅僅四年時間,一座百年歷史的老廠廠區就變身為現代化的新城區。為了深入了解車輛廠搬遷的過程,記者找到了當年參與搬遷工作的哈爾濱市房產住宅局副局長夏德斌。

  補償費過高會展中心擱淺

  訴記者,當年車輛廠搬遷主要涉及到哈爾濱車輛廠和正陽河木材加工廠。兩廠均位於哈市城區中心地段。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和完善,工廠地址已嚴重阻礙交通,使多條道路成為斷頭路、卡脖路。特別是工廠生產用鐵路貫穿撫順街、新陽路、安國街、河圖街四條主要乾道。而且兩廠均屬加工生產型工業企業,煙塵、廢氣、廢水等排放物嚴重污染了城市環境。正是這個原因,哈爾濱市政府下決心對兩廠實施搬遷改造。

  據夏德斌介紹,2000年,政府部門開始著手研究車輛廠地區的搬遷工作。當年,根據政府部門的規劃,想在車輛廠搬遷後的位置修建國際會展中心。但是在2000年9月底,車輛廠提出的整體搬遷補償總額高達30多億元。由於搬遷費用太高等諸多因素,國際會展中心項目被迫另行選址建設。

  多次協調招商一波三折

  由於車輛廠搬遷勢在必行,市政府雖然放棄了修建國際會展中心的項目,但仍然就車輛廠搬遷問題多次與車輛廠及鐵道部協商,最終將車輛廠整體搬遷補償總額降低到近18億元。夏德斌說,當年車輛廠項目招商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在2001年年初,哈爾濱市政府在南京召開的世界華商會上,對該項目進行了產品推介,但沒有什麼效果。隨後,該項目又參加了北京國際經貿投融資項目招商會,仍然無功而返。同年11月,哈爾濱在市內組織了公開招標,有30餘家開發企業到會,兩家企業投標,但後來也因資金問題而擱淺。2002年1月,哈爾濱市政府在北京召開了哈爾濱車輛廠項目招商會,到會30多家企業,與10餘家企業進行了深入接觸,也沒能夠找到投資企業。

  夏德斌告訴記者,轉機出現在2002年3月。當時上海愛建集團來哈考察磨盤山工程項目,就住在香格裡拉大酒店。他們看到了正在准備搬遷的車輛廠,有關領導便借機推介了車輛廠的項目。當時愛建集團表示對此項目很感興趣。同年6月,時任副市長的趙書然跟省領導前往江浙地區進行招商,並把車輛廠項目推介給了上海客商,哈市政府與愛建集團正式對此項目進行了洽談。6月30日,哈爾濱市政府與上海愛建集團正式簽署協議,至此,車輛廠搬遷改造項目招商工作終於塵埃落定。

  搬遷一座廠打通3條斷頭路

  夏德斌說,車輛廠地區搬遷是從2001年10月陸續開始的,到2002年年底,搬遷結束。同時,配建基礎設施工程也陸續開工。由於過去車輛廠廠區佔地面積大,將安發街、經緯十一道街、安隆街等道路完全阻斷,形成多條斷頭路,致使相鄰的交通要道擁堵嚴重。車輛廠搬遷改造後,政府部門將該區域道路建設成基礎設施完善的城市交通體系。

  經過3年多的施工建設,打通了經緯街與哈藥路之間和安發橋和友誼路之間的3條斷頭路。安發街、經緯十一道街、安隆街這3條斷頭路的打通,極大緩解道裡中西部交通擁堵現象。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配套完成了該區域的給排水、供電、供氣等工程。如今,搬遷後的車輛廠區域已經是高樓林立、道路通暢的現代化居住區。幾年來,這裡已經被開闢成為一個成熟的商圈。集商業、居住、商務辦公於一體的愛建濱江國際社區已經成為道裡區市民的又一處購物、休閑、娛樂的場所。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