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黑龍江省再次打響保衛戰
2007-11-19 14:07:5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建 佳岩 譚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6年來我省建設用地佔補平衡有餘,補充耕地能力始終保持在5.2公頃。

執法人員在肇東市對建設用地進行執法檢查。

  東北網11月19日電 樓市瘋狂,土地昇溫,巨大利益博弈使土地違法案件不斷上昇,土地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面臨著逐漸減少的危機,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壓力不斷加大,即使地大物博的黑龍江,硝煙也隱隱可聞

  『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這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保護耕地的闡述。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模式、消費模式』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要求之一,而土地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正面臨著逐漸減少的趨勢。據統計到2006年10月底,全國耕地總面積銳減至18.27億畝,人均僅有1.39畝,還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我省雖然非建設用地連續6年實現佔補平衡有餘,補充耕地能力始終保持在5.2公頃,但浪費土地、違法用地現象仍時有發生,堅守18億畝耕地『生命紅線』成了一場只能勝不容敗的戰役。

  人口增加、經濟發展,使我省人均耕地已由建國初期的8.4畝下降到4.6畝。而樓市的火爆、建設用地不斷增加也促使土地越來越緊俏

  土地資源面臨逐漸減少危機

  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我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全省農用地面積3950.2萬公頃、建設用地148.4萬公頃,未利用地630.9萬公頃。全省現有耕地1187.1萬公頃,基本農田1016萬公頃,保護率達到85%以上,均佔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人均耕地0.31公頃,是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的3.1倍。總體來看,我省耕地資源比較豐富,後備資源也相對比較充足。但由於土地經營方式較粗放,退耕還林、農業結構調整和災毀等原因,耕地總量和土地質量呈不斷下降趨勢,土地承載壓力愈加突出,我省人均耕地已由建國初期的8.4畝下降到4.6畝。因此,科學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已成為艱巨任務。

  樓市的持續昇溫使土地緊俏。今年上半年,我省商品房銷售額增長30.5%,其中住宅增長37.5%,同比分別提高5.5和8個百分點;房地產景氣指數101.7,提昇0.6個百分點。由於去年哈市實行土地緊縮政策,全年掛牌出讓土地只有107萬平方米,促使今年住宅市場房源趨緊、房價持續高漲,9月初哈市在銷樓盤18個房屋平均價格超過了建築面積每平方米4300元。房價的水漲船高讓土地變得炙手可熱。

  省國土資源廳孫綱廳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我省在經濟快速增長、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由於受傳統生產方式的影響,經濟發展中『三高一低』的粗放增長方式和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還很突出,在資源和能源的消耗上也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日趨嚴峻。土地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仍面臨著逐漸減少的危機。今後一個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經濟發展帶來的土地供需矛盾將日益尖銳。可以說,土地問題始終是我省現代化進程中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懮患意識,堅持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強宏觀調控,開源節流,纔能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可永續利用的資源保障。

  今年上半年,全省土地違法案件同比上昇52.2%,有的城市違法違規用地比例甚至達到了80%。實行土地執法高壓態勢,堵住非法用地的『閘門』成為當務之急

  向違法違規用地『亮劍』

  國土資源部徐紹史對當前全國土地違法總體形勢的判斷是土地違法案件有所下降,土地違法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管理和土地執法形勢依然嚴峻,堅守耕地紅線的任務十分艱巨。他說,18億畝耕地紅線是『高壓線』,土地執法要硬起來,對敢於觸紅線的人絕不手軟。

  從我省情況來看,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全面推開,各地用地量的擴大,土地違法違規仍呈上昇趨勢。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265起,涉及土地面積596.8公頃,同比上昇了52.2%。第七次全國衛片執法檢查結果顯示,我省8大城市的違法違規用地為246宗,涉及土地面積1.6萬畝,分別佔同期新增建設用地宗數和面積的54.8%和61.4%,其中部分城市的違法違規用地比例達到了80%。違法違規問題依然呈高發態勢,其危害十分嚴重,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

  據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局穆惠新局長介紹,自去年10月份我省開展土地執法百日行動和開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以來,我省立案查處1117件,違法用地涉地面積1674.63公頃。目前已查結案件768件,罰沒款1829.61萬元,收回土地39.51公頃。雖然土地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但土地執法形勢不容樂觀。

  從統計數據分析,近兩年來雖然全省土地違法的宗數有所下降,但涉地面積卻有所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土地違法數量下降了15%,涉地面積增加了24%。從違法用地種類上看,未批先佔及政府違法批地問題比較突出;從違法行為發生區域上看,經濟發展較快地區違法用地問題相對突出。以哈爾濱市為例,今年1至8月,該市立案查處的土地違法違規案件達238件,佔全省同期案件總數的43.5%。

  據了解,我省土地違法違規的主要問題有『未批先用』、『以租代征』和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工業用地規模違法用地,最突出的是『未批先用』,佔案件總數的76%。穆惠新局長表示,他們采取『預防為主,超前服務』的工作方法,對項目用地的選址、定位提出建設性意見,及早幫助投資者合理、依法地進行報件審批,力爭從源頭上避免『未批先用』違法用地行為的發生。同時將加大對違法違規使用土地行為的查處力度,采取公開查處、公開曝光的方式,造出聲勢,形成高壓態勢,真正起到警示震懾作用。繼續加大省、市級直接立案查處、掛牌督辦和聯合辦案、異地交叉辦案、領導包案的力度,對一些重點案件要采取下查兩級的辦法進行查處,確保案件查處到位。認真研究探索落實土地管理政府領導問責制、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制以及部門聯合執法執紀、健全土地管理審批監督機制和預防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措施和辦法,盡最大努力預防和減少違法違規用地行為。

  我省新增建設用地已由2001年的3000公頃上昇到2006年的7000公頃,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凸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

  開源節流並舉保護保障兼顧

  工業是土地資源的消費大戶,工業用地普遍佔地面積都較大,我省新增建設用地已由2001年的3000公頃上昇為2006年的7000公頃,用地指標緊張凸顯。而工業企業土地利用率低、浪費土地的現象卻屢見不鮮。有的工廠屬於低水平重復建設或者重污染項目,本不應該上馬,卻佔了不少土地;有的能夠上坡下灘,卻霸著良田;有的可以集中到工業園區或者挪到其他地區,卻『村村點火、鎮鎮冒煙』;有的用十畝就能符合需要,卻偏偏張口要上百畝;有的可以建多層『立』起來,卻以一層廠房『趴』在地上;有的可以利用廢棄廠房,卻非要新佔耕地……如此種種,都是企業用地粗放、不節約集約的表現。

  孫綱廳長表示隨著我省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和『十一五』規劃的全面實施,全省范圍內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國土部門面臨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雙重任務和壓力,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就是開源和節流並舉,保護和保障兼顧。具體來說,『開源』就是要從增加土地資源『廣度』和『深度』入手。

  拓寬廣度,就是要加大以基本農田建設為重點的土地開發整理力度,不僅包括農村土地整理,還要整體推進城鄉用地整理,全面實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現有耕地質量,保證各類建設用地需求。要充分挖掘未利用土地的潛力,切實推進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進一步拓展各業用地空間。這些年,我省采取多種措施擴大資源儲備數量和提高利用效率。

  發揮優勢,依靠土地整理復墾『生』資源。2006年,國家分兩批下達我省投資項目40個,投資5.9億元,新增耕地6000公頃,全省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查擬投資項目73個,投資14億元,項目規模達11萬公頃,預計新增耕地1萬公頃,確保了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

  變廢為寶,向廢棄地『要』資源。投資1.43億元,在大慶及周邊地區布置開展了49.6萬畝治理工程。目前,哈大齊地區規劃利用廢棄地已經變廢為寶,引起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成為招商引資的熱點,目前已有200多個項目入駐該區安家落戶。

  立足挖潛,盤活存量『增』資源。通過實行工礦企業『退城進郊』、『退二進三』政策,大力推進舊城改造,同時開展『撤村並點』、『撤隊進場』和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盤活了城鄉建設用地。

  增加深度,就是要大力實施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實現基本農田標准化、基礎工作規范化、保護責任社會化、監督管理信息化的綜合目標,促進基本農田質量的全面提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使有限的土地產出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節流』就是要管住總量、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節約集約,實現土地合理利用。管住總量,就是要嚴格執行和落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運用土地利用遙感監測等高科技手段進行監督檢查。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嚴控增量,就是要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2006年我省建設項目農轉用工地總面積近7000公頃,保證重點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盤活存量,就是要加強建設用地供應管理,加強對土地利用強度、投資強度和土地價格指標的控制,盤活城鄉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就是要建立完善節約集約用地的標准體系,認真落實土地管理經濟調控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目前我省有近160萬公頃可墾宜農荒地,未利用土地是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0倍。要精打細算,合理開發後備資源,實現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科學規劃走出土地利用新路

  與其它省市相比,我省土地資源雖然相對豐富,由於受『地大物博』觀念的影響,一些企業和個人保護土地、節約使用土地的意識不強,違法用地、浪費土地的現象依然存在。孫綱廳長說,堅守18億畝耕地關鍵在於堅持科學發展觀,合理規劃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精打細算,精耕細作,走出一條節約集約、高效率、高產出的土地利用新路。

  今年我省下大氣力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面做文章。首先加強宏觀調控,嚴格計劃管理。統籌安排和整合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用地需求,合理確定用地規模,優化用地結構;其次是進一步嚴格土地供應政策。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堅決停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供地,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用地,對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一律不予批准用地。禁止超標准建設寬馬路、大廣場和黨政辦公中心。禁止建設別墅,限制低容積率住宅建設,嚴格控制各類單位內部的辦公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用地比例;三是要完善土地市場建設,優化資源配置方式。完善建設用地控制指標體系,進一步強化用地定額、投資強度控制。逐步擴大有償使用范圍,對以盈利為目的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要納入有償供地范圍。全面推進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工作。進一步規范集體建設用地有序流轉,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擴大土地儲備量,提昇政府土地供應和調節能力;四是要積極挖潛,盤活存量土地。加大城鎮閑置土地和存量建設用地的清理和處置力度。研究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政策措施,挖掘城市和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潛力。調整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土地供應及相關用地政策,引導全省工業企業向哈大齊工業走廊聚集,鼓勵建設標准工業廠房,實現土地利用集約化。

  目前我省有近160萬公頃可墾宜農荒地,未利用土地是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0倍,且全省各地均有一定數量的分布,可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孫綱廳長表示在土地後備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將貫徹優先保護的原則,保護好沼澤、葦地等濕地,嚴格限制破壞生態環境的土地開發活動;進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工作力度,做好耕地整理尤其是基本農田整理工作。通過土地整理利用零星未利用地,增加有效耕地及提高耕地質量。通過土地復墾利用好工礦廢棄地等未利用土地,增加農用地及有效耕地面積;重點推進哈大齊地區重度鹽鹼地等未利用地的開發利用,滿足我省振興老工業基地和經濟建設對建設用地的迫切需求,減少建設佔用農用地尤其是耕地,進一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的整體效益。

  新聞鏈接18億畝耕地紅線

  國土資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報告: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國耕地面積為18.27億畝,比上年度末淨減少460.2萬畝。這意味著,中國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39畝。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資源供需矛盾的凸顯期,資源利益衝突和訴求的高發期。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我國耕地保有量要不少於1.2億公頃(18億畝),即『十一五』期間我國年均淨減少耕地面積不能超過650萬畝。這個數字是綜合了中國人均消耗糧食量、耕地質量、平均畝產等要素得出的,是一個約束性指標,也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近兩年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多次會議中表態『一定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18億畝是底線,不容突破』。按照中央的指示,用地計劃要『一分一厘算,而不是一分一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