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電 走進廠房林立的哈爾濱高新技術開發區,北大荒精品制造格外顯眼,九三油脂、完達山乳業等墾區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特大型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有3家坐落在這裡。
據介紹,上半年,墾區實現全口徑工業增加值22.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9.0%。實現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12.9點,同比提高1.7點。14戶產業化龍頭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7億元,同比增長5.9%,實現利潤總額0.8億元,同比增長11.7%。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4億元,同比增長9.8%, 5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個數由上年的125個增加到267個,增長1.1倍,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過去,『原字號』、『傻大黑粗』的北大荒印跡在千裡墾區蕩然無存。
自上世紀末以來,黑龍江農墾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契機,集中力量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振起高科技、基地兩翅,高揚品牌風帆,累計投資96.4億多元,新建了22個超億元的大項目。打造了北大荒肉業、北大荒牛業和北大荒薯業等一批新的龍頭企業。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和『九三』一大批知名品牌,拉動基地1600多萬畝,綠色有機食品檢測面積超過了80%。使墾區初步形成了『一局一品』的產業格局,打造出『品牌引領大農業』的市場化新路。
加工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推進了種植業的結構調整。形成東部地區優質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種植大面積擴大。使水稻首次突破1500萬畝大關,達到1501.4萬畝,比上年增加192.3萬畝,增長14.7%;玉米擴大到611.5萬畝,增加158.5萬畝,增長35.0%。西部地區要重點發展玉米、馬鈴薯、麻類、雜糧雜豆、中草藥等高效作物,著力提高經濟效益,努力縮小與東部農場職工收入的差距。城郊農場要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走出一條技術密集型的集約化發展道路。要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建設全國最大的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產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水平大幅提高,有力促進了商品糧基地向食品工業基地轉型。秋收時節,記者在今年水稻又獲得了大豐收的農墾建三江分局看到,稻農把剛收獲的優質水稻直接裝上正在地頭等候的龍頭企業的運料車……據統計,直接為開發區大型加工企業提供原料的『第一車間』面積已達1000萬畝,佔農墾年播種面積的1/3多。
如今,墾區社會商品銷售總值達100多億元,初加工以上產品達90%以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深度開發產品高達30%以上。比原字號外銷增值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