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電 蘭西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全省十弱縣,加快民眾脫貧、財政解困始終是工作主題。幾年來,在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蘭西依托『中國亞麻之鄉』這塊金字招牌,牢牢抓住亞麻產業工農關聯度大、勞動力密集、創業門檻低、既富民又富縣的比較優勢,舉全縣之力建設『中國亞麻城』,探索出了一條全民做麻、全民創業、加快民眾脫貧、財政解困的路子。日前,蘭西縣委書記楊文波表示,經過不懈努力,蘭西亞麻紡紗、織布、編織三大類企業實現了集群發展,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乾部創事業,民眾家家有項目、人人有活乾、天天有錢賺,民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十萬大軍築麻城』的局面初步形成。
現狀:十萬大軍築麻城
產業規模乘數擴張
蘭西的亞麻產業開發始於上世紀30年代,歷經70年的積累式發展,產業規模逐步發展壯大。1996年,蘭西被中國特產之鄉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亞麻之鄉』。2001年以來,順應國際市場亞麻生產能力『西錠東移』的大趨勢,亞麻產品『纖維皇後、自然天成、健康環保、物隨人性』的自然稟賦使其成為市場開發新寵,旺盛的市場需求助推亞麻產業成為群雄逐鹿的焦點,『沾麻即富』是對亞麻產業開發的最佳回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縣委、縣政府把握宏觀大勢,因勢利導,放水養魚,推動全民做麻,亞麻產業成為面向市場、植根民眾、統籌城鄉、集群發展的富民富縣產業。實踐中,蘭西人民孕育、催生了一個土生土長的新興產業——亞麻編織業。亞麻編織業具有創業門檻低、就業容量大、既富民又富縣的比較優勢,這種優勢一經和蘭西實際相契合,就呈現異軍突起、星火燎原之勢。到目前,全縣亞麻企業由2001年的不足10戶發展到325戶,原莖加工能力7萬噸,紡紗規模4.3萬錠,織布能力2300萬米,分別是2001年的3.5倍、3.8倍、5.5倍。亞麻編織業迅速壯大,大小編織企業發展到300多家,編織機超過2萬臺,編織制品生產能力達到630萬套(件),比2001年翻了10番,蘭西成為全國亞麻編織業龍頭。2006年,全縣城鄉居民來自亞麻產業的工資性收入達到3億元,農民人均來自亞麻產業收入380元,佔1/3,城鎮人均來自亞麻產業的收入1720元,佔1/2。
![]() |
產業分工系統優化
一是專業化生產水平越來越高。隨著亞麻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用地難、用工難等問題隨之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蘭亞、博藝、精美、綠地等大企業紛紛把紡編織車間下移到村屯、把輔助工序下移到農戶,一大批『鄉村工廠』、『炕頭車間』應運而生。農民變工人,民房變廠房,農村『走不出去、轉移不了』的剩餘勞動力以及剩餘勞動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全縣已有180多個屯成為手工編織和輔助工序車間。二是人力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目前,全縣參與亞麻開發的總人數近10萬,男性主要從事機械修理、運輸、營銷。女性主要從事紡紗、織布、亞麻坐墊編織。蘭西鎮向陽村蘭家窩堡屯,全村300多戶家庭婦女一邊照顧家庭,一邊搞坐墊加工,打工持家兩不誤,每人每天都有20多元的收入,一個生產周期下來,平均每戶收入近5000元。三是經紀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企業面對千家萬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難把質量關、信譽關,農戶面對企業,在技術等方面沒有對接優勢,存在著望而卻步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連接企業和農戶的經紀人作用日益突出,隊伍迅速壯大。經紀人劉忠民起步較早,目前為8家企業做農村中介代理,輻射帶動7個自然屯的村民為企業搞輔助加工,農戶直接收入40萬元,他本人也有8萬元的收入。目前,全縣從事亞麻產業開發的農民經紀人達到480人,帶動縣內7萬多農民從事亞麻編織,從業農民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而且還輻射到周邊市縣,域外為蘭西編織亞麻坐墊的已有2萬多人。以經紀人為橋梁,企業解決了用工難問題,農民增加了收入,經紀人從中賺取了中介費用,實現了企業、農民、經紀人三方共贏。
產業鏈條縱向拉長
走產業化之路,提昇亞麻產業層次,謀求最大創業回報,實現對亞麻的『吃乾榨淨』和產業效益最大化。一是亞麻原料基地逐步鞏固。把扶貧開發、農業開發、以工代賑項目資金和信貸資金集中向基地投放,建立起了『公司+基地+農戶』的亞麻原料生產模式,調動企業和農民積極性,擴大亞麻良繁面積,壯大原料基地規模,2002年以來,每年域內外種麻面積都在20萬畝以上。二是營銷網絡日臻完善。開通了國際域名的『中國亞麻城網站』,除西藏和臺灣外,亞麻產品營銷網絡遍布國內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60多個地級城市,在歐美、東南亞等地設立了經銷機構,亞麻編織品佔國內市場份額87%。中國亞麻市場功能日益完善,龍頭牽動作用明顯,成為集產品營銷、信息發布、商貿洽談、批發零售於一體的現代化專業市場。三是系列產品產銷能力連年提高。以亞麻汽車內飾品、旅游紀念品為代表的新增長點快速發育,生產能力逐步擴大。2006年,全縣亞麻汽車坐墊、亞麻襪、亞麻拖鞋生產能力分別達到350萬套、120萬雙和50萬雙。四是上下游企業跟進發展。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帶動編織機械營銷、輔助設備生產、輔料加工、配件營銷等配套行業加快發展。目前,全縣編織機械營銷企業6家,輔料營銷企業8家,機械配件加工企業15家。
產業效應聯動放大
亞麻產業帶動了蘭西的經濟,成為民眾脫貧、財政解困的動力引擎。一是盤活了閑置資產。采取剝離分立、股份合作、等額承債等市場化運作手段,整合資產資源,盤活閑置資產3.6億元,使蘭松公司、玻璃纖維廠、米廠、亞麻廠等10多家企業改制再生,增加紡錠2.6萬錠,增加織布能力1500萬米,1.4萬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二是拉動相關產業增收。2005年—2007年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蘭西)亞麻節』和三次『全國亞麻編織品洽談訂貨會』,亞麻產品交易額達20多億元。拉動電力、旅游、商貿增收7200多萬元。弘揚『精誠團結、奮發有為、誠信做麻』精神,成立了蘭西縣亞麻行業協會和黑龍江省總商會亞麻紡編行業商會,推動了信息、技術共享,強化了行業自律,規范了企業生產經營行為,蘭西被命名為『全國城信縣』。三是品牌效益初步顯現。引導企業樹立誠信意識和質量意識,規范市場秩序,打造知名品牌。2004年,『蘭西亞麻原產地』和『蘭西亞麻綠色用品』兩個標識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蘭亞公司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蘭亞』、『冰天』品牌被評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綠地、博藝等知名品牌發展到70多個。
問題:五個矛盾不可回避
雖然蘭西縣的亞麻產業走上了集群發展、裂變擴張之路,但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全民創業內存質量不高。部分企業經營者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安於現狀,怕擔風險,創大業的勇氣和魄力不足;部分企業沿襲家族式管理模式,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距離較大;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知識、技術轉化為資本的能力差。二是中介功能不強。我縣經紀人隊伍尚處在初級階段,綜合素質不高,服務手段滯後,參與市場競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經紀人匱乏;中介市場發育不成熟,規模小,業務單一,信息不夠暢通,制約了產業發展,影響了全民創業進程。三是生產經營粗放。多數亞麻企業科技含量低,知名度小,競爭力弱,賣點開發單一,缺少馳名品牌和名牌產品,產品更新速度慢,生產效率不高。四是隱性風險較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序競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部分企業為了賺取豐厚利潤,存在以次充好、競爭壓價、相互抄襲等惡性競爭問題,在材質的選用上,更是五花八門,這種短期行為,無論是對企業本身,還是對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是致命的傷害。五是協作配套能力差。亞麻行業協會作用發揮得不充分,業內信息、技術共享與互通力不強。多數編織企業不具備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不得不模仿大企業款式,而大企業為了保守商業機密,把原料拿到外地加工,無形中增加了產品成本。
![]() |
第三屆中國(蘭西)亞麻節的精彩瞬間 |
思考:提昇全民創業層次仍需跨溝越坎
蘭西能夠從貧困縣的實際出發,以亞麻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全民創業,關鍵在於找到了興縣與富民的最佳結合點,把產業優勢轉化成了發展優勢,這種全民創業的發展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提昇全民創業層次仍需跨溝越坎,理性面對,深入思考。
思考之一:紡編織基地下移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現實途徑。統籌城鄉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開發富民項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載體。蘭西能夠以亞麻紡編織車間下移帶動全民創業,主要緣於亞麻紡編織業具有勞動力密集、對生產環境要求不高、操作簡單、工藝不復雜等特點,這種經營模式的出現,使蘭西的產業開發更多地融入了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隨著紡編織車間陸續下移,城鄉統籌發展成果隨之顯現。企業用工難問題迎刃而解。把車間下移到農村,把輔助工序車間下移到農戶,就地招收當地農民,用工量充足,企業實現了滿負荷生產。農村勞動力『走不出去、轉移不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搞勞務輸出只能是富餘勞動力,內轉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因土地經營、子女上學、照顧老人等原因不能轉移。隨著車間下移和編織專業屯逐漸增多,走不出去、不想出去這部分人坐在家裡就能打工,實現了就地轉移。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就業轉移的農民參與到紡編織輔助工序生產全過程,實現了多環節增收,人人有錢賺。織繩、打軸、編花、掛襯等工種適合不同群體從業,實現了各盡所能,按勞取酬。企業運營成本明顯降低。車間下移後,經紀人自購設備或不具備市場競爭實力的企業參與到配套服務中來,企業減少了設備投資,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擴大了生產規模;企業不用再去管理下移的這部分工序,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管理成本。下一步,重點要理順好企業、鄉(鎮)政府及職能部門三者之間的關系。一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大中型麻編企業繼續把車間下移到村屯,引導企業只做產業鏈高端的設計、研發、市場開拓等核心業務,投入主要精力研發新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二是強化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把鄉鎮政府的注意力轉移到帶領農民進市場上來,轉移到為企業搞好擴大再生產服務上來,在用工對接、廠房安置等方面架起企業和農民的橋梁,促進民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三是促進職能部門支持、服務發展。調動工商、電業、勞動、就業等職能部門服務全民創業積極性,在用電、勞動力培訓、稅收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並搞好引導和服務,宣傳成功經驗和典型,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使全民創業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提高。
思考之二:提昇全民創業內在質量是做大做強亞麻產業的內在要求。整體上看,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是制約亞麻產業提檔昇級的關鍵因素。因此,提昇亞麻產業素質首先要提昇全民創業內在質量。就企業自身來說,要突出提昇創業素質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要提昇麻企老板的素質。要用現代企業生產、管理營銷理念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他們的思維觀念與市場經濟接軌,逐步走出家族式管理的圈子,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提昇麻企『掌門人』素質。其次,要提昇從業人員素質。在市場營銷方面,要以組織亞麻節、訂貨會、洽談會、開展集中培訓方式提高市場營銷人員素質;在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產品更新換代,自主創新,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過程中提昇企業技術人員素質;加快適用技術的應用和普及,通過技能培訓、崗位比武等方式提高產業工人素質。就政府來說,要充分利用『陽光工程』等培訓項目,采取『培訓基地+經紀人+農民』等模式,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果;要強化實績考核,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把亞麻行業培訓納入實績考核體系,獎優罰劣,調動職能部門的積極和主動性,為行業發展和全民創業提供智力支持。
思考之三: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推動全民做麻的堅實依托。強化政策引導,加大支持力度,致力打造優良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是支橕亞麻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全民創業的關鍵。幾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做大做強亞麻產業,必須進一步激活『中國亞麻之鄉』無形資產,集聚、整合、優化、承載全國亞麻產業發展要素,走營銷牽動、集群擴張、基地支橕、科技長入、以信息化促進產業昇級的路子,用5年時間確立蘭西在國內亞麻行業的領跑地位,打造集科研、信息、生產、集散於一體的國際知名的亞麻行業中心。一要強化宣傳炒作。制定戰略宣傳規劃,營造產業開發輿論強勢,組織發展主體參加各類展銷會、商務洽談會,推介、宣傳亞麻特色資源。昇級舉辦『中國(蘭西)亞麻節』和『全國亞麻產品洽談訂貨會』,發掘、孕育並弘揚亞麻文化,提昇『中國亞麻城』和『中國亞麻紡編織名城』影響力和感召力。建強國際域名的『中國亞麻城網站』,開發電子商務,發展現代物流,架設信息平臺,打造『買全國、賣世界』的大營銷格局。二要搭建創業平臺。完善中國亞麻市場集散功能,發揮龍頭牽動作用,吸引域內外發展主體入市交易,打造集亞麻行業信息發布、現貨交易、期貨貿易、倉儲配送、項目洽談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市場;建設亞麻紡編織工業園,完善園區軟硬件設施,吸引企業入駐,推進要素集聚,承接國內外產業和資本轉移。三是突破資金瓶頸。把『中國亞麻城』項目炒熱叫響,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無償投資、低息貼息貸款;注重市場化融資、民間融資、招商引資;強化資產運營,盤活閑置資產,以存量換增量,多元化融通資金投入亞麻產業開發。四要培育壯大經紀人隊伍。注重典型引帶,對現有經紀人進行大力宣傳,讓他們現身說法,催生壯大新生經紀人隊伍;發揮鄉鎮各服務中心作用,鼓勵鄉村乾部參與,調動鄉村乾部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參與進來。
思考之四:注重自主創新是推動提昇全民創業層次的動力源泉。破解產品結構單一、標准不高、更新研發弱化等問題,必須把自主創新擺上突出位置。一要推進品牌經營。以品牌帶產業、拓市場、增效益,造中國名牌產品,創中國馳名商標。靠誠信贏得品牌,加強企業質量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標准和地方生產標准,以質量信譽樹立品牌;靠市場整合品牌,以『蘭亞』、『冰天』等知名品牌為基礎,以利益聯結為驅動,推進大小企業精誠合作,優勢互補;靠政策打造品牌,出臺激勵政策,對獲得全省著名商標、全國馳名商標的企業,政府予以重獎。二要開發功能產品。在紡紗織布上,重點發展高支紗、彩色紗、混紡紗,開發高檔服裝面料,提高染整等後整理技術。在編織上,重點開發亞麻編織工藝品、室內裝飾用品、旅游紀念品及其它亞麻針織品,放大特色優勢,引領時尚潮流。三要成立研發機構。走產學研聯合之路,研究新材料,開發新技術,引進新工藝,開發新產品,使蘭西的亞麻產業開發始終立於高端,走在行業前列。爭取把黑龍江省亞麻原料研究所請到蘭西,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和科技帶頭人創辦、領辦亞麻產業研發機構,自主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以技術創新推動產品昇級換代,增強產業開發活力。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創新的土壤和氣候,營造人纔輩出、人盡其纔的社會氛圍,培養造就數以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纔,變『蘭西制造』為『蘭西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