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通河縣建節能稻草板房讓貧困戶告別『茅屋』
2007-12-04 10:11:2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肖 振偉 馬少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張肖攝富強村新建的稻草板房。

  東北網12月4日電 近日,通河縣濃河鎮富強村沈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中,村民們像過年一樣高興。該村黨支部書記高雲林告訴我們,村裡雙喜臨門,一是農民集資樓竣工,二是新型節能稻草板房入住,村民們正在抓緊時間裝修自家新房,准備搬家。

  記者來到富強村,趕上村民趙井龍剛剛搬完家,正在包餃子,要慶祝喬遷之喜。趙井龍是該村收入較低的困難戶,原來住的草房已經被現在嶄新的新型節能稻草板房所代替。趙井龍和妻子一邊坐在熱炕上包著餃子,一邊高興地向我們介紹:『這稻草板房特別保溫,平時屋裡的溫度都在攝氏17度以上,如果多燒點,溫度就得達到25度以上。原來住舊草房時,一冬天得花1000多塊錢買柴煤取暖,現在省了,光燒稻殼就能取暖,一袋稻殼一元錢,可以燒一天一宿,一冬天200袋可勁兒燒,既節能又省錢,在這麼暖和亮堂的屋子裡,吃啥都香啊!』

  新型節能稻草板房和農民集資樓是通河縣委、縣政府為解決農村中低收入的貧困戶、無房戶住房問題采取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通河縣把百姓住房問題確定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把解決中低收入家庭、貧困戶、農民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住房問題擺上了重要日程。2001年以來,通河用於住宅開發建設投資累計超過12億元,拆遷面積50餘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餘萬平方米。城鎮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由2001年的9.8和18.6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20和22平方米。

  在農村,通河按照省十次黨代會提出的『重點解決貧困農民住茅草房問題,切實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的要求,以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為契機,以農村貧困戶、危房戶、草泥房改造為重點,以節能、節地、環保為方向,在哈爾濱市率先實施了農房改造試點工程。今年,共改造7個村屯,完成農房改造582戶。其中,在濃河鎮富強村新建了哈市第一座5層農民集資樓,在清河鎮清河村又建了第二座農民集資樓,近百戶農民今冬喜遷新居,住上了『一輩子沒敢想』的樓房。農民集資樓的建設,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每個購樓戶政府補助5000元,並幫助農民協調銀行住房貼息貸款。同時,還投資120萬元新建了20棟共40戶稻草板節能住宅,並給每戶補貼2萬元。農村貧困戶、無房戶等弱勢群體每戶只需拿5000元錢便可住上40餘平方米、有室內衛生間、有上下水和有線電視等功能齊全的新型節能住房。搬入節能稻草板房年過七旬的唐國立眼含熱淚對記者說:『如果不是黨和政府,我們老兩口永遠也住不上這樣的房子。』

  在城鎮,通河縣加快了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僅2007年就完成棚戶區改造5萬多平方米。同時,該縣還制定出臺了《廉租房租金補貼暫行辦法》,在政策上加大傾斜力度,解決城鎮困難戶、動遷戶的住房困難問題。

  今年初,通河縣政府投資900萬元,在城區內建設了首批經濟適用住房,共6棟、270戶,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並充分考慮到了群眾購買能力等多方因素,把這批經濟適用住房單戶戶型建築面積設計在35~70平方米不等。縣政府積極同開發商協商洽談,把房屋建築價格壓到了每平方米800元的最低價格,購房戶只需花4萬多元便能住上地熱采暖、美觀舒適的高標准樓房。目前,首批經濟適用住房已經全部竣工, 1000餘居民已經喜遷新居。

  通河縣將進一步加快城鄉住房建設步伐,力爭用5年時間全部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任務。同時,積極發展農村新型住房,力爭5年內使全縣農村基本消滅泥草房,實現磚瓦化。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