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新農村『百鄉千村『試點因村施策分類推進
2007-12-11 09:00:1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兆全 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1日電 『試點全覆蓋,強中弱兼顧』,由於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類推進的科學方式,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百鄉千村』試點工作推進兩年來,成效顯著,不僅各類試點實現了同步提高,而且有效示范帶動了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目前全省已有268個非試點村開展了村內基礎建設。

  開展『百鄉千村』試點,是我省針對省情實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策。如何以試點帶全面,以試點摸經驗,我省群策群力,大膽創新——

  試點兼顧強中弱

  2006年春,全省首批確定了100個試點鄉鎮、1202個試點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為使試點具有廣泛代表性,所選鄉村不但包括農墾、森工農墾、森工等系統一些農場、林場,還涵蓋了不同發展水平的鄉村,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和基礎建設較好的強勢村337個,佔28%;中等村480個,佔40%;弱勢村385個,佔32%。同時,明確了強、中、弱三類試點村發展建設主要目標和完成時間。按試點村類型確定了不同的發展目標,分類推進——強勢村和中等村到2006年底、弱勢村到2007年底分別達到試點硬件建設基本目標;強勢村要提高建設標准,重點是村內街路建設要由主街向輔街及巷路延伸,引導和促進農民改變庭院環境。

  扶持傾斜弱勢村

  我省在試點推進中,從投入到幫建都采取了分類推進方式。省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重點向弱勢村傾斜,選擇經濟實力較強的單位幫建弱勢村,助推弱勢試點村加快發展。

  林口縣富強村,農業生產單一,種植方式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村民致富信息和手段非常缺乏。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3300元,低於全縣平均水平650元。其幫建單位省經委了解到這些情況後,積極協調省造紙工業研究所,將投入低、收益大的甜菜紙筒育苗種植技術引進富強村,並組織農民與東寧糖廠簽訂銷售合同,當年就使村民增收10多萬元。兩年中,省經委共投入近600萬元,幫該村建設了道路、自來水、綜合服務樓等近20項工程,使該村面貌大為改觀,農民收入人均增長20%還多。

  大力度的幫建,促進一批弱勢村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同時,資金的有力支持和各級政府的大力引導,促使全省各地出現了強勢村加快發展、中等村趕學比超、弱勢村迎頭趕上的良好局面。全省有103個試點村建設已由一個中心村向多個自然屯擴展;436個試點村由一條標准主街向多條標准輔街和巷路延伸,開展了輔街和巷路硬化建設。

  發展力求多模式

  摒棄『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小而全發展模式,每個試點鄉村都因地制宜確定了一兩個優勢主導產業。農村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農民增收門路不斷拓寬。樺南縣金沙鄉紅豐村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確立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獺兔養殖。全村農民籌資600多萬元,建設兔捨、購買種兔,又聘請專家輔導養殖,很快就實現了增收。今年,該村獺兔存欄量已達到2萬只,預計可增收90萬元。

  據統計,目前全省86%的試點鄉村確定主業為發展綠色食品,55%的試點鄉村大力發展畜牧業,64%的試點鄉村重點發展勞務產業,17%的試點鄉村則確定主攻運輸、餐飲和旅游等二三產業。試點鄉村圍繞當地主導產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57個。預計今年試點村農民人均收入可望達4400元,比上年增長23%左右,高出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增幅約1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各地還結合本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依托優勢,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初步總結了產業帶動模式、城鎮輻射模式、集中建設整體搬遷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村企共建模式、幫建模式、場(礦)鄉共建模式等多種新農村建設模式。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