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9日電 市民石女士看外地電視頻道,花1880元買回一部手機,郵寄來的手機不但配件不全,且用了幾天後頻繁出現質量問題。石女士必須郵寄回當地進行維修,不但成本增加,還要等待一個月時間。石女士後悔自己一時衝動,輕信了『大話』廣告。
昨天,市民石女士反映,11月初的一天,她在家裡看電視,看到四川電視臺正在播放一則電視購物廣告,宣傳一款國產品牌手機。廣告中幾個人將這款手機介紹得十分神奇,不僅具備汽車導航定位系統、在線炒股等功能,還配有一塊光能電板,有太陽光就能充電,不必再擔心手機沒電。這讓正想換一部手機的石女士產生了興趣,再一聽價格,只要1880元,石女士沒再猶豫,撥打電話立刻購買了這部手機。說好5天到貨,可是等到了第8天,貨纔寄到。打開產品包裝,除了一部手機、兩塊電池和一個充電器,沒看到廣告中說的光能電板。
石女士撥打購物電話詢問,接線員稱可能是遺漏了,5天以內寄到。5天過去了,貨沒等到,手機卻開始頻頻出現自動關機,通話盲音等問題。石女士覺得很鬧心,再次撥打電話要求維修,接線員稱需要將產品郵寄回來。石女士詢問郵寄公司,要花費30元至50元郵寄費,石女士覺得不放心,拿著手機來到哈爾濱市此品牌手機維修點詢問。維修人員稱,該手機沒有保修單和信用卡,不能保修,要花200元換件費。維修人員還告訴石女士,這款手機並沒有廣告說的光能充電功能,且如果在本地購買,比電視報價低,還能保修一年。
石女士後悔自己輕信了虛假廣告,買來了價高質次的產品,當她再次撥打電視電話准備投訴時,這個電話已經撥不通了。消協人士對此解釋,目前國內消費投訴體系還沒有實現全國聯網,消費者在異地消費遇到糾紛,只能通過當地維權部門解決。因此,不但維權成本、時間增加了,維權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為此提醒消費者通過電視、電話購物時需要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