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4日電(記者 高長利) 4日,黑龍江省環保局公布了2007年全省環境保護十件大事。全省環境保護大會將環保工作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戰略,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開工建設,污染物減排成效顯著,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告捷等入選。
附:2007年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十件大事
1、2007年1月7日,省政府召開第八次全省環境保護大會,部署『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將環保工作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戰略中。會議確定,到2010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削減20%,化學耗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削減10.3%、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減2%、煙塵排放量比2005年削減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自然保護區佔全省國土面積比率達到12%。一年來,環境保護工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正在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
2、截至2007年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我省的116個項目,已有12個建成投入試運行,41個項目開工建設,松花江水質狀況基本保持穩定,全流域進入為期10年的『休養期』。省委、省政府按照規劃和『讓松花江休養生息』的政策要求,不斷加大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4月12日,省委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環保工作,省委書記錢運錄要求,要把環境保護與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擺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把環境保護的各項要求,真正落實在經濟建設中。省委、省政府連續召開省長辦公會、全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緊急會議、全省節能減排工作會議,深入細致部署環保工作。目前,《規劃》項目總投資77.48億元,已完成投資20.40億元。全省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37.2萬噸,污水處理率為32.77%。哈爾濱、牡丹江兩市的污水處理費調整到0.8元/噸。松花江流域水質狀況基本保持穩定,略有改善,我省松花江入黑龍江同江監測斷面水質基本為三類。省政府成立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黑龍江、吉林兩省協調機制初步形成。環保部門應對環境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提高,參與組織了國家環保總局指揮部、黑龍江指揮部、吉林指揮部三地跨區域聯合演練工作,妥善處置了肇蘭新河等污染事件。
3、污染物減排成效顯著,2007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降低,化學需氧量削減0.6%。年初,張左己省長與各地主要領導簽署了《『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和削減目標責任書》,將總量削減目標納入到省委對市地黨政主要領導考核指標中,納入到年度生態省建設和環境保護市長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中,納入到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中。目前,各地目標正在考核中。同時,我省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嚴格執行環境准入條件,否決了一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
4、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出重拳,2007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告捷,中化集團齊化公司等119家環境違法企業被掛牌督辦。一年裡,我省出動執法人員14800餘人次,檢查排污企業4061家,停產治理污染嚴重企業173家,限期治理超標排放企業352家,限期整改環境問題企業215家,對134家環境違法企業實施行政處罰,清理糾正了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土政策』13件,摘掉『重點保護單位』牌匾170餘個;關停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小造紙、小焦化、小煉鋼等污染企業116家。中化集團齊化公司、牡丹江鏡泊湖啤酒有限公司、哈爾濱市馬利酵母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被國家環保總局掛牌督辦,黑龍江斯達造紙有限公司、黑龍江中盟龍新化工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被省環保局掛牌督辦,市縣環保部門對106家企業進行了掛牌督辦,維護了群眾的環境權益。
5、2007年,中央和省級累計投入3億元用於環境保護能力建設,環境管理隊伍得到加強,部分市地實現對縣區垂直管理。2007年,全省共爭取環境保護專項資金3.04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47萬元,省級資金1.57萬元。完成了48個縣監測設備和15個縣監察取證設備的招標采購工作。穩步推進省危險廢物處置廠、省放射性廢物庫、三江環境監測站、興凱湖、呼瑪、嘉蔭三個水質自動站等重點項目建設。省政府批准成立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督查隊,哈爾濱市、佳木斯市已實行市以下縣區環保部門垂直管理體制。
6、全省環境民生問題著力解決,城鄉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保成果惠於公眾。一年來,全省共取締關閉一級保護區排污口34個。磨盤山水庫向哈爾濱市區日供水量達45萬噸,同時西泉眼水庫維修加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兩個水庫將聯合替代松花江水源向哈爾濱市供水。城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省轄城市好與二級標准的天數比上年有所提高。開展以『兩考』期間噪聲整治為重點的『安靜行動』。切實加強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和放射源的環境監管,全年跨省轉移危險廢物總計2800噸,轉移轉讓放射源1046枚。控制農村農業面源污染。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實施了一批解決農村『髒、亂、差』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工程項目。
7、生態省建設全面推進,自然保護工作提檔昇級。全省全年共治理『三化』草原15.3萬公頃,新建人工草地6.7萬公頃,草原禁牧面積165萬公頃,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8萬公頃,完成退耕還林面積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89萬公頃。伊春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全省已有19個市、縣,獲得了省級園林城市稱號。全省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9個,至此,全省自然保護區總數已達到184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個,總面積570餘萬公頃。全省已命名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1個,省級11個。三江平原生態功能保護區被列入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試點。建成環境優美鄉鎮124個,近600個行政村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9月6日,省政府和中華環保聯合會共同主辦了『第二屆中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成果展覽會』。
8、中俄聯合監測年度工作圓滿完成,共獲得分析數據2154個。2007年6月11日,我省4名監測人員與俄方有關人員進入第一次聯合監測工作斷面——興凱湖龍王廟(中俄邊界處),開始中俄跨界水體水質聯合監測年度任務。截至8月底,環保部門已經對國家規定的黑龍江、烏蘇裡江、綏芬河和興凱湖跨界水體6個聯合監測斷面18條垂線的33個點位的40項指標進行了兩次聯合監測,所得數據匯總完畢後與俄方進行交換。
9、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啟動,普查的標准時點為2007年12月31日。我省成立了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的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組建了各級普查機構,制定普查方案,落實普查經費,開展污染源監測以及試點、培訓和宣傳動員。此次普查將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況,查清全省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處理設施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根據普查結果,建立污染源數據庫,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
10、2007年10月10日,省政府成立重大水專項領導小組,標志我省正式啟動『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與水質安全保障關鍵技術與綜合示范』項目,成為承擔國家重大水專項研究任務的重要省份。我省已經編報了《東北跨界跨徑河流水污染控制與削減關鍵技術及綜合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得到了國家環保總局專家的認可即將付諸實施。水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設立的16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專項之一,松花江項目為河流主題之首。我省環科院作為承擔該課題的重點單位,正在建設的省級跨界重點實驗室,並已進入審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