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委員熱議改善就醫環境之二:嚴厲打擊醫托醫鬧
2008-01-25 09:0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筱 李旭 孫曉銳 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5日電(記者杜筱 李旭 孫曉銳 顧碩) 『醫托』以騙人為目的,『醫鬧』以醫療糾紛為前提,對多數醫院而言,『醫托』、『醫鬧』就像眼皮下的毒瘤,割之唯恐不及,卻又難以下刀,嚴重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醫托』、『醫鬧』現象也成了今年政協會議上委員關注的熱點問題。多位政協委員就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意見及建議。

  [關注熱點]  醫托:受僱於某些醫院和診所,專事到大醫院誘騙就診者到其受僱的醫院接受治療,收取高額藥費從中提成。

  通常以三寸不爛之舌,在醫院門前把准備就診的病人騙到事先聯系好的醫院和醫生那裡看病並從中謀取利潤。游蕩在大醫院附近的醫托們帶給患者的不僅僅是錢財的損失,更有可能喪失治療疾病的寶貴時機,也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

  [原因分析]

  省政協張艷橋委員認為,醫院對醫托沒有辦法,因為醫托們很隱蔽,很難通過醫院工作人員的巡視識別出來。而衛生行政部門經常會接到有關醫托的投訴,但對查處醫托也並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全國媒體也都紛紛報道過很多關於『醫托』的文章。政府監督、醫院加強管理、醫療制度的改革等對杜絕『醫托』固然重要,然而『醫托』卻屢禁不止,是因為現有的法律法規中缺乏有效的制約條文,即使『醫托』向病人行騙時被逮個正著,卻因為受騙者不願指證、『證據不足』等原因,公安機關只得放人,偶爾有『醫托』受到處理,之後還會重操舊業,對從事醫托的人明顯起不到阻嚇的作用;醫改不完善和未能全面普及、醫院變味的服務導向,在一定程度上把患者推給了『醫托』;患者對醫院信息缺乏了解是『醫托』有生存市場的重要原因。

張艷橋委員

  [建議]

  張艷橋委員建議, 『醫托』以騙人為目的,應對『醫托』的關鍵是及時向病人及其家屬發送警示,並不斷擴大宣傳,防止病人受騙。另一方面也應加大對『醫托』的打擊力度,讓『醫托』無容身之處。要盡快完善相關處罰條例,加大執法力度,集中精力打擊醫托;抓獲醫托後可利用媒體做宣傳工具將醫托的行為向社會廣為宣傳,不給醫托市場,使『醫托』無處藏身;不但要將『醫托』繩之以法,而且對那些他們為之服務的不法醫療機構,更應該堅決予以取締。只有這樣,『醫托』市場纔能夠逐步萎縮甚至消亡。最終達到改善公眾就醫環境,還百姓一個健康的保障。

  [關注熱點]  醫鬧:隨著醫患糾紛的昇級,一個以幫患者或家屬向醫院討要錢財的新興職業??『醫鬧』悄然『上崗』。

  患者或其家屬借故采取過激手段,以非正常途徑向醫療機構『討說法』、索賠,甚至大鬧醫院,許多醫院都遭遇過這樣的『醫鬧』,醫生看病受影響,醫療秩序被擾亂。

  [原因分析]

  省政協委員李為民認為,由於醫患關系緊張,病人對醫護人員缺乏信任,威脅、謾罵甚至毆打醫生的事件時有發生。多數患者和市民認為,在醫患關系中,患者往往處於弱勢群體,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言權,因此,一些人選擇『醫鬧』也是出於無奈。正因如此,纔使得『職業醫鬧』這一行業應運而生,他們主動介入醫療糾紛,游說或替代患者向醫院進行索賠,組織並參與暴力事件,以謀取錢財。他們不惜使用暴力索賠,糾集人員圍堵醫院,吵鬧滋事,砸爛醫療設施,甚至在醫院擺設靈堂,謾罵毆打工作人員,使醫生沒有安全感,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近年來,活動在醫院周邊的『職業醫鬧』明顯增多,嚴重擾亂了醫院正常的診療秩序。

李為民委員

  在打擊『醫鬧』行為上,我省做的好較突出,從去年9月開始的創建全省創建『平安醫院』活動規定,對在醫療機構中侮辱、威脅、恐嚇、毆打醫務人員的,衝擊或佔據辦公、診療場所的,脅迫醫務人員索要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圍堵醫療機構大門和診療場所的,在醫療機構陳屍要挾或擺設靈堂的,搶奪、偷竊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以及患者和家屬財物的,其他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秩序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建議]

  李為民委員建議,對僱傭人進行『醫鬧』的當事人和被僱傭的『醫鬧』建立檔案。加強有關部門執法力度,維護醫療機構合法權益,防止出現因醫療糾紛中個別患者以『弱勢群體』自居而導致醫療機構合法權益無法保護,防止個別部門以社會穩定大局為重,息事寧人為由要求醫療機構賠付數額虛高費用而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流失等情況。

  『醫鬧』以醫療糾紛為前提,應對『醫鬧』的關鍵在於完善醫療糾紛解決機制,如果訴諸司法能夠保證糾紛解決的公平與公正,『醫鬧』的空間也會相應日益萎縮。作為醫療機構,也要從自身做起,做好醫院與病人家屬之間的溝通,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做到整體和諧。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