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大會發言:打造產業集群優勢 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2008-01-25 16:41:07 來源:東北網  作者:省政協委員、省民建副主委 楊弘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各位委員: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省應充分利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打破區域封閉和條塊障礙,充分培育和發揮我省區域經濟的產業集群優勢,實現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

  一、培育和發展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的支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取決於能否形成一個或多個有特色的、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要改造優勢傳統產業,大力培育和發展富有特色和競爭潛力的新興產業,以產業集群模式發展我省經濟。

  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是實現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的聯合經營,本質是要因地制宜地發展市場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綠色農業,實現區域布局合理化,使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邁進。要發揮農產品加工業的龍頭企業群的作用,鼓勵城市大型工商企業進入農村,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二要建立工業經濟圈,培育工業產業集群。工業經濟圈的建立要以市場為引導、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豐富資源為支橕,形成獨特的整合優勢,向整個區域輻射和集散。要支持優勢企業打破地區、所有制界限進行戰略性重組,使優勢產品加工鏈條縱向延伸。通過骨乾企業發揮品牌營銷、規模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與大批中小企業以緊密或松散的形式聯合,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的企業群,既可以使企業實現信息、技術共享,又可以使產品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形成品牌效應。

  三要發展民營產業集群,為區域經濟注入新鮮血液。要把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作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大舉措,優化發展環境,打破所有制界限,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鼓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以獨資、合資、合作、特許權等多種方式進行投資,指導和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為大企業集團和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四要發揮制造業比較優勢,重塑制造業產業群。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船舶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軍品制造業、鋼鐵工業、石化工業、光機電一體化制造業、軟件業與農產品深加工業,使其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群。

  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產業集群優勢的發揮

  一要建立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區域協調機制。第一,全省應按照平等互利、加強合作、資源優化、共同發展的原則,統籌考慮地區的產業布局,依托比較優勢、專業效率及要素進行合理規劃。第二,打破行政壁壘,建立區域間、部門間的協調互動機制,完善市場調節機制。第三,構建跨行政區的公共平臺和協作網絡。建立區域高層協調會議制度,設立不同領域和層次的協調機構。第四,鼓勵跨區域的企業聯合與重組,國家對跨區域資產重組企業的項目給予優先核准,優先安排扶持資金。第五,政府部門要積極支持跨省合作,重點支持構建跨東北三省的煤炭、精鋼、石化、醫藥和現代裝備的企業集團。?二要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城市群。要依托黑河、綏芬河等對俄邊境口岸,構築南聯北開對外經濟大通道。城市集群化建設應強化經濟區劃概念,以哈爾濱—大慶都市圈為中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再由都市圈聯結更大的地區擴展成為城市帶,進而形成沿哈大與濱綏兩條交通乾線布局的丁字型城市群,構築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完整的城市體系。

  三要健全合作機制,構築共同信息交換平臺。要以信息資源共享為切入點,共同開發建設綜合性或專門的共同信息交換平臺。建立我省老工業基地內新建、技改重大工業項目信息共享等制度,發展相關項目的區內配套銜接。要以整合加強『龍頭』產業和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為牽動,推動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實現區域產業發展一體化和布局合理化。

  四要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提昇金融服務功能和水平。加強我省內部的金融資源整合,在全省建立一個結構均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融合我省內外資的區域金融體系。增強與遼寧、吉林和北京、上海等金融中心的合作,加大對現有金融機構的並購重組和調整。積極引入外資和國外金融機構,增強金融機構的多元化和多樣性,為我省產業集群優勢發揮提供融資保障。政府應大力支持建立融資擔保等金融中介組織;建立企業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金融服務信息網絡平臺;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創造良好投融資環境。

  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提昇產業集群優勢

  要按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關聯度、低能耗、低污染的原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要打造縱橫新型工業化產業鏈和產業群。]我省要縱向形成產業鏈,橫向形成產業群,可考慮形成五條完整的產業鏈。即石油開采、精細化工產業鏈;農產品、食品、醫藥產業鏈;礦冶、專用特種鋼材、機械與裝備產業鏈;汽車零部件、總成與模塊、整車產業鏈;高新技術產業鏈。以培育大企業集團為重點,逐步形成重大機械裝備制造業企業集團、石油化工企業集團、農產品加工和制藥企業集團、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集團,進而形成若乾個產業群、大企業群。

  二要鼓勵產業集群式創新。實施集群式創新,要實現五個轉變。即:推進加工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推進資產分布和組織結構由分散型向集聚型轉變,提高產業集中度,完善專業化配套協作體系;推進區域經濟結構由趨同型向特色型轉變,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產業互補和可持續發展;推進技術結構由傳統技術向先進技術使用和高新技術轉變,實現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和生產制造的柔性化;推進產品結構由通用化向多樣化、個性化轉變,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三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實現品牌效應。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按照『龍頭項目—科技研發—產業鏈—產業集群—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規模和技術優勢,培育產業鏈條和產業體系。有計劃地扶持一批重點企業改造、擴建,新建一批技術含量高、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做好重點產業集群的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重點產業集群的項目儲備和項目成果對接。聚合各種生產要素,盡快完善產業體系。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產業的整體效應,打造區域性品牌,營造競爭優勢,為不斷拓展產業空間和發展區域競爭力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