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新農合帶來新福音
2008-02-01 09:12: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宋今明 王廣彪 韓大偉 王依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日電 2007年11月的一天,在依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局門前,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依安縣太東鄉和祥村農民邢萬祥、秦國鳳夫婦將一面繡有『危難之時無路走,遇到合管纔得救』字樣的錦旗送到了依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局,表達自己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感激之情。原來,秦國鳳半月前突發腦溢血,到縣醫院救治時沒有及時開取相應手續,以為1500多元的醫藥費只能自己掏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正在太東鄉宣傳合作醫療的依安縣合作醫療管理局的同志得知此事後,主動為他們補辦了手續,報銷了藥費。

  依安縣共有15個鄉鎮,農業人口40.15萬人,其中常住農業人口近30萬人。這個縣的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始於2006年年末。在具體工作中,他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惠農政策,嚴格執行省、市有關新農合工作的文件要求,始終堅持以科學運作、精心管理為標准,以管好基金、服務農民為己任,紮實穩步推進全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無論從基礎准備、宣傳發動、資金籌集,還是報銷審核、基金管理等方面都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使全縣的新農合工作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2007年,依安縣共有20.7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1.5%,僅2007年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共支付住院補償資金510萬元,補償參合患者11660人次,人均就醫經濟負擔減輕近500元,獲得5000-10000元補償的130人。門診家庭賬戶補償80123人,補償金額143萬元,受益率達到了10%,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贏得了農民群眾的好評。

  為紮實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切實做到把好事辦好,依安縣結合實際,在組織管理、宣傳發動、基金籌集與管理、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補償結算、縣鄉村三級公示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近20餘項規章制度。啟動之初,依安縣委書記白祥和、縣長王金章等多次組織召開新農合工作座談會和研討會,不斷修訂和完善補償方案、實施意見和各項制度。為加強組織領導,依安縣成立了以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領導小組,並成立了新農合監督委員會。全縣各鄉鎮、村也相繼成立了合管辦和合管小組具體負責本地的新農合各項工作。依安縣為加強新農合經辦能力,抽調懂臨床醫學、專微機管理、能財務核算等專業人員組成了經辦機構,及時解決了人員編制、工資問題、車輛,為方便參合農民,還設置了100平方米的新農合辦事大廳,全縣新農合工作真正形成了層層有人抓,處處有人管的良好格局。

  為使新農合這項惠農政策深入民心,真正得到農民的擁護,依安縣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他們起草並下發了《依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實施方案》、《依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意見》、《依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制度》、《依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細則》。為大力宣傳新農合的重大意義,依安縣制定了一系列的宣傳方案,提出了『每天少花4分錢,合作醫療保一年』的口號,並采取有力措施認真組織實施。他們編寫印制了宣傳資料9萬冊,宣傳單8萬張,合作醫療證7萬本,由依安縣政府主管領導與縣合管局的同志和鄉村乾部進村入屯發放到戶,向農民耐心細致的宣傳和講解。同時通過座談、采訪、新聞報道、電視講話及在依安縣門戶網站上做新農合專題等形式,從多渠道、多角度把依安縣制定的新農合政策宣傳給農民,把知情權交給農民,做到家家有本宣傳冊,戶戶有個明白人,努力做到宣傳工作不留死角。

  為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流於形式,依安縣嚴把定點醫院關。他們對在本縣內獲得衛生部門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進行嚴格審核中,最終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等共同評議,按照醫療設備、人員素質、技術力量、群眾反響、醫院內部管理等現狀,確定了3個依安人民醫院、依安縣中醫院、依安縣婦幼保健院等三家縣級醫院和18家鄉鎮級衛生院、227個村衛生所作為全縣新農合定點醫療服務單位。縣、鄉定點醫療機構內部設立合管科,具體承擔新農合服務工作,縣合管局與縣、鄉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定點醫療機構協議書》,明確了雙方義務和責任。從而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新農合醫療服務體系。

  在具體工作中,依安縣嚴格規范服務,加強監督管理。他們本著為農民提供『優質、便捷、價廉』醫療衛生服務的原則,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規范診療服務行為,實行醫院墊付制。縣、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熱忱為參合患者服務,在各醫院顯著位置設立合作醫療服務臺、政策宣傳欄、診療項目和收費標准欄,並設置了投訴箱和公示板,督促醫務人員遵守診療相關規定、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讓參合患者監督醫療人員的服務行為,並把醫生服務質量納入對醫院考評項目。依安縣先鋒鄉四烈村農民寇殿春在2007年患尿毒癥到哈爾濱醫大就診,治愈返回中不慎將所有票據丟失,依安縣合管局得知後,立即以公函形式向院方復印了所有手續,及時為寇殿春兌現了醫療費用。在審核醫藥費過程中,依安縣針對一些農民反應報銷手續繁瑣,復印費用較高的問題,依安縣合管局在審核報銷時取消了留存身份證、戶口簿、參合證復印件的做法,參合患者可直接經定點醫療機構合管科核實無誤後取走。這樣既簡化了報銷藥費程序、手續繁雜的問題,又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就醫,使參合患者非常滿意。

  為有效控制參合患者醫藥費不合理增長,使農民真正受益,依安縣同時確定,縣級定點醫院對參合患者必須采取『一降一免一費制』的辦法,即對參合患者使用的常用藥、搶救藥品及大型設備檢查費減免。這些實際舉措,為依安縣新農合工作真正取信於民、惠澤農民,保證新農合工作在我縣平穩運行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行,有效緩解了部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障了農民醫療需求,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負擔,明顯增強了農民群眾抵御大病風險的能力,解決了農民因病產生的經濟壓力,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質量,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新農合這項惠農政策帶來的好處。2007年,依安縣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授予『黑龍江省新農合先進單位』,依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經驗已在黑龍江省進行推廣。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