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記者走近哈爾濱市社區矯正 感受高牆外"自由"刑期
2008-02-14 09:59: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4日電 社區矯正就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刑罰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它的適用范圍包括5種罪犯:被判處管制的;被宣告緩刑的;被暫予監外執行的;被裁定假釋的;被剝奪政治權利,並在社會上服刑的。

  2002年10月,香港明星謝霆鋒的妨礙司法公正案震動了整個娛樂圈,案件最終以判處240小時的社區義工服務令結束。免去了坐監服刑而由義工服務代之,讓很多人首次了解到了一種新刑罰-——『社區矯正』的存在。

  2007年4月26日,作為全國第二批試點省份,被喻為『陽光工程』的社區矯正正式在黑龍江省啟動。

  2008年2月,黑龍江省啟動即將一年之際,記者走近社區矯正。

  人性化管理一切為了矯正對象

  考慮到矯正對象的隱私,矯正工作從來不組織大型的公益勞動,盡量不讓矯正者的身份曝光。在司法所的公示板上,矯正對象的名字全部由編號代替。

  『自從司法所裡的領導到學校了解了我的情況以後,學校領導和老師對我的幫助更多了。我會把你們的話深深地記在心中。做人要有目標,我就快要畢業了,以後的人生出路更加重要。我要用所學到的去孝敬母親,用自己的力量感謝社會對我的信任。更加積極的參加各項活動,尊老愛幼……』這是社區矯正對象曉峰(化名)思想匯報裡的一段話。像這樣的思想匯報,他每個月都要交上一篇。

  2005年,17歲的曉峰為了所謂的『江湖義氣』,在不知不覺中參與了一起搶劫。曉峰對記者說,當時自己只想著朋友要幫忙,自己就應該去幫,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犯罪。在看守所關押了半年後,曉峰被法院依法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刑三年執行。每個月要去派出所報到一次。曉峰說,那段時間自己真的很壓抑,每次去派出所都有一種強烈的負罪感。2007年,曉峰被香坊區安樂司法所接收,正式的開始了他的社區矯正。因為在江北的學校上學,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將他的每周社區公益勞動改為了在學校裡打掃衛生。考慮到他上學比較遠又有學業在身,將面對面的談心改成了電話談心,並與他學校的老師溝通,給予他更多的關懷。

  安樂司法所的金所長對記者說,第一次在卷宗裡看到曉峰的照片時,就被這張稚嫩的臉震撼了。其實,曉峰的本質並不壞,只是一時走錯了路。現在,在學校曉峰和普通學生沒什麼不同,幾乎沒有什麼人知道他是一名社區矯正對象。曉峰說,社區矯正的人性化,讓他不再一直背著自卑的包袱了。以前每月去派出所匯報,不管有沒有課,只要到了時間就必須去。旁人看到了都會竊竊私語地說,這孩子又怎麼了,又犯什麼事了。現在,學校忙就在電話中匯報。如果有時間,就去司法所,每次去都像普通聊天一樣輕松。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曉峰對所長的稱呼是『金姨』,而不是『金所長』。記者問曉峰為什麼會這麼稱呼呢,曉峰說,因為她對我好對我親。

  張戈告訴記者,考慮到矯正對象的隱私,他們從來不組織大型的公益勞動,盡量不讓矯正者的身份曝光。在司法所的公示板上,矯正對象的名字全部由編號代替。一些保外就醫的矯正對象身體不好,他們就將每月12小時的公益勞動量減少,社區志願者甚至去幫他們勞動。一些矯正對象沒有什麼文化,寫不出思想匯報,就改用說的。只要他們是真心改造,形式並不是唯一標准,而堅定他們重返社會的信心纔是真正目的。張處長還給記者講了一個例子。黑龍江省有一名社區矯正對象,矯正期間沒有工作。他的叔叔在山東做生意,所以很希望他去幫忙。但是社區矯正規定,矯正對象是不能離開矯正所在地的,如果離開要提前申請,時間也要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考慮到這個人的前途,經過他親人的擔保以及與山東有關部門的溝通,司法所決定讓他去山東試工作半年,以後再根據他的表現情況決定。

  除了人性化的管理,辦低保、找工作、過節去探望、平時多談心,矯正對象時刻感受著來自社會的關懷。張力(化名)是哈市某公交車隊的司機。幾年前因為包庇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刑罰給張力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2007年,隨著張力成為一名社區矯正對象,他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矯正工作者常常去他家和他談心,給他講道理,幫他恢復以往的信心。同時,了解到張力有水暖安裝的特長後,經過與有關部門的協調,司法所在東北林業大學幫他找到了一份水暖維修的工作。現在,張力對自己的未來不再迷茫,生活也有了奔頭。

  2007年之前,黑龍江省被判處緩刑、假釋、管制的人已經習慣了每月只需去派出所匯報一次即可的生活,社區矯正實施後,這些人突然之間被管了起來,需要一周一次匯報,需要做公益勞動,他們能否適應呢?在哈市只有香坊區一個社區矯正試點,這就意味著除香坊區之外的監外服刑者,依舊過著每月去派出所匯報一次即可的生活,那麼香坊區的社區矯正對象會接受他們的『與眾不同』嗎?對於這個問題,香坊區司法局夏金松局長告訴記者,區裡的矯正對象基本上是十分願意接受矯正的。看似他們比沒有接受矯正的人多了人管,又要做公益勞動。但是我們的『管』,其實是更多的給予關心。公益勞動也是很輕松的勞動,無論是時間還是強度都是很低的。而且,社區矯正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可以減刑。社區矯正對象的勞動情況、每次的思想匯報、平時有沒有做好人好事等這些都算在他們平時的考評中。最後,根據得分的情況,可以適量減刑,而這一點是其他監外服刑人員所沒有的。

  社區矯正高牆外的『自由』刑期

  社區矯正,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用『矯正』替換了『刑罰』。現實中許多大案、要案都是『二進宮』或『三進宮』者所為。無疑,社區矯正將是緩解監獄壓力的重要途徑,更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感染』。社區矯正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整個刑罰制度由監禁刑到非監禁刑的發展趨勢。

  在香坊區司法局裡,記者見到了前來作思想匯報的社區矯正對象王林(化名)。今年55歲的王林看上去有些顯老,但精神卻格外好。提起社區矯正,他似乎有講不完的話要和記者說。2001年的一天,正要打車的王林因為一些小事與一家飯店的工作人員發生了口角。由於一時的意氣,王林將對方的頭部打壞,最終因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八年。進入監獄後王林十分後悔,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衝動竟釀成了大禍,監獄的生活讓他一下子老了很多。

  2005年,王林因為患有高血壓、腔隙性腦梗塞等疾病,被監獄批准暫予監外執行,每年監獄的工作人員會去看他兩次。離家5年,『外面』的變化讓老王感到無所適從。王林早已離異,惟一的女兒結婚後也嫁到了農村,房子為了治病已經賣掉,自己又沒有工作,每個月只能依靠親友接濟勉強過日子。生活的貧困讓他情緒低落,病情時好時壞,對生存也失去了信心。王林對記者說,回家以後,覺得自己真的沒有什麼希望可言了。女兒已經成家,也沒什麼牽掛了,為什麼還要成為別人的負擔呢。那個時候,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自殺。

  2007年,社區矯正工作正式在黑龍江省啟動。哈市香坊區成為了黑龍江省的試點之一。王林作為哈市香坊區新香坊司法所接收的第一批矯正對象,被納入管理。通過家訪,工作人員了解到了王林的情況。司法所立即與王林的保外就醫單位省醫院取得聯系,了解他的疾病狀況。考慮到他行動不便,還破例將每月的見面匯報地點改在了他的家裡,並經常派人去和他聊天。同時還幫助他向民政部門遞交了低保申請,使他成為哈市第一個獲得低保救助的矯正對象。社區矯正志願者還主動承擔起每個月代他去銀行領取低保金的任務。王林對記者說,像他這樣的人最希望的不只是重返社會,而是返回後能真正融入社會。王林說,是社區矯正讓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2003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全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六個省(市)成為了我國第一批社區矯正試點。2005年,根據《關於擴大社區矯正試點范圍的通知》,黑龍江省被確定為第二批社區矯正試點省。2007年4月26日社區矯正在黑龍江省正式啟動。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社區矯正這個詞還是很陌生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的刑罰觀念也在不斷演進,在刑罰中越來越強調教育觀念、改造觀念。在今天,我們對犯罪分子判處刑罰,不僅僅是為了懲罰他們,更是為了教育改造他們,讓他們通過刑罰執行活動,轉變成守法公民,不致再次危害社會。在一定意義上社區矯正就是用『矯正』替換了『刑罰』,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整個刑罰制度由監禁刑到非監禁刑的發展趨勢。

  司法廳社區矯正處處長張戈告訴記者,目前監獄擁擠問題十分嚴重,關押改造一個罪犯的年費用已達到1萬多元。在行刑效果上,罪犯被監禁在監獄中,與社會分離開來,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很容易受到一起服刑的其他犯罪人的負面影響。一些罪犯進入監獄後,其職業、家庭關系等受到監禁的困擾,因此很容易產生仇視社會的心態,出獄後又再次犯罪。現實中許多大案、要案都是『二進宮』或『三進宮』者所為。無疑,社區矯正將是緩解監獄壓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更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感染』。

  據張處長介紹,截止目前,黑龍江省共接收矯正對象257人,已解除13人。現有矯正對象244人,其中緩刑216人,假釋6人,剝權12人,暫予監外執行10人,無一人脫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中國試驗』在探索中前行

  社區矯正在我國還處於試點階段,對於一種全新的刑罰方式,社區矯正還面臨著太多的問題。矯正是否走過場、矯正注重的是時間還是效果、矯正工作者是否夠專業、矯正對象是否願意接受勞動等問題,都讓這項被喻為『中國試驗』的社區矯正在探索中一步步前行。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各國都在不斷進行刑罰制度的創新,嘗試用最有益的方式處理犯罪和犯罪人,社區矯正就是這樣一種刑罰方式的探索和實踐。目前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社區矯正已經比較成熟。這些國家已建立了以社會服刑為塔基的金字塔型的服刑結構,監獄服刑位於金字塔的最上面。2003年我國試點省份開始探索,社區矯正的『中國試驗』正式啟動。矯正工作開展後,一些問題也隨之被提出。

  矯正過程中,矯正對象的服刑完全在社區內執行,無論是公益勞動還是思想匯報,矯正對象的改造過程完全掌握在矯正工作者的手中。很多人提出,被判社區矯正的罪犯在自己生活、工作的社區裡服刑,雖然需要接受匯報思想、外出申請、公益勞動、心理治療等監管,但畢竟已經不是監禁,擁有很大的自由度,那麼在矯正過程中是否會出現『走過場』的情況?如果矯正期結束,但矯正對象並沒有被矯正好,那麼,是否要繼續矯正?社區矯正注重的是效果還是時間?

  省司法廳社區矯正處的陸曉光副處長告訴記者,黑龍江省已經出臺了《黑龍江省社區矯正工作者工作紀律》,這一項規章制度對保證社區矯正工作依法、規范運作,維護社區矯正工作的公平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工作者違紀違法將受到相應的處罰,嚴重的將追究法律責任。另外,在管理上,矯正對象由專人管理,他們每個月的表現將會在分數上體現,每周聽聲、每月見人也是對謹防『走過場』的一種控制。陸曉光表示,在以後的工作中他們還將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探索更好的經驗。關於服刑期到了,但服刑人員還沒有矯正好。陸曉光說,目前的矯正對象97%以上都是十分配合矯正的,顯現的效果也很好。少數不服管的矯正對象,我們會加大力度,和公安機關一起做工作。另外釋放、解教人員還有三年的安置幫教期,這也是對矯正對象教育、監管的繼續。

  社區矯正工作不同於其他工作,由於它工作性質和對象的特殊性,因而需要采用特殊的工作方法。目前,黑龍江省的社區矯正工作者是由派駐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員、派出所社區民警、社區服務人員和志願者構成的。在社區矯正啟動前黑龍江省對矯正工作者進行了統一的培訓並頒發了『黑龍江省社區矯正工作者培訓證書』。但是,目前一線矯正工作人員是專業的矯正人員(如心理醫生、教育工作者等)的還很少,矯正工作者大多是經過培訓後,從一般的社區司法工作者『蛻變』而來的。其次,矯正工作要求有一支穩定的合格的志願者隊伍,但目前既能夠開展社會工作又懂法律的社區司法『義工』卻十分稀少。哈市香坊區司法局雖然聘請了一些從政法系統退休來的老同志擔任志願者,但這些人既要負責社區矯正還要負責人民調解等其他工作,往往身兼數職。再次,社區矯正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是對矯正對象進行『心理矯正』,因為矯正對象往往受家庭和社會的歧視,對社會產生仇視、報復、破罐破摔等病態心理,容易存在情感與交往上的障礙,對自己重新做人失去信心,因而亟須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建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而當前真正能夠稱為心理專家參與社區矯正的還少之甚少。另外,目前黑龍江省的很多街道司法所基層建設還很薄弱,人員明顯不足。人員的不足和矯正對象的逐漸增多,已成為矯正工作的一大難題。

  矯正對象不配合是矯正工作中的另一大障礙。陸曉光告訴記者,在五類接受社區矯正的對象中,剝奪政治權利的是最不容易管理的。這一部分人實體刑在監獄內已經執行完,他們和正常公民不同的就是政治權利。因此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參加政治活動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去參加矯正呢?很多人不願意配合。對於這一情況黑龍江省還在進一步的摸索中。陸曉光說,黑龍江省已經借鑒社區矯正開展的比較早也比較好的江蘇省的經驗,對這一類人在外出打工等方面采取一些放寬的政策。從哈爾濱市司法局派到新香坊辦事處司法所的民警小齊告訴記者,從事矯正工作以來,曾遇到過很多矯正對象不配合的情況,一些人完全沒有服刑意識,既不定期匯報也不願意參加勞動,甚至不願意提供自己的真實情況。但是,由於社區矯正至今沒有立法,很多時候他們也陷入了『無法可依』的窘境,也只能靠多做思想工作,多談心來約束這些人了。

  鏈接

  英國

  英國刑罰體系由監禁和非監禁兩大部分組成,後者包括無條件釋放、罰金、緩刑和社區勞動。根據1973年《刑事法庭權利法》規定,社區勞動的時間為40小時以上,240小時以下。判處這種刑罰的條件是罪犯同意,法庭根據緩刑官的報告認為罪犯可以使用這種刑罰,而且某種勞動為社區所需要。主要適用於犯有較輕罪行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勞動的內容通常是公益性的,而不是生產性的。如果罪犯不完成制定的勞動任務,法庭可以撤銷原判刑罰,然後對其重新判刑。制定的勞動時間,通常須在一定期間完成,一般為一年。

  法國

  法國刑法中規定了作為矯正監禁的代用刑的『公益勞動』,創制於1983年,它要求被告人只有在犯罪前未曾受到過4個月以上的監禁處罰纔能使用此刑,但被告人有權在此刑和監禁刑之間進行選擇。如果被告人同意適用此刑,法官須為其確定勞動時數(40至240小時)、執行期限(18個月內)和勞動方式。近些年法國更加注重『刑罰個別化』和罪犯的回歸社會。

  意大利

  深受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兩種理論或觀念影響的意大利刑罰體系采納的是所謂『雙軌制』,即把刑罰和保安處分結合在一起,同時注重刑罰的再教育功能,其刑罰體系主要包括主刑、附加刑和替代刑——包括半日監禁,自由限制和財產刑等,其保安處分也包括監禁刑和非監禁刑。

  據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資料顯示,僅緩刑和假釋二項,2002年,加拿大使用的比例最高,達到79.76%;澳大利亞達到77.48%;新西蘭為76.15%;法國為72.63%;美國為70.25%;韓國、俄羅斯較低,但也分別達到了45.9%和44.48%。這些數字說明,世界不少國家處於社區矯正中的罪犯人數已經超過和接近監禁人數,這與我國監禁人數佔絕大多數的狀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