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旱災是黑龍江省主要的農業自然災害,其特點是春旱和階段性伏旱,個別年份表現為春旱連伏旱。春旱發生頻率為 82% ,夏旱發生的頻率為 43% ,秋旱發生的頻率為 35% ,乾旱是造成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主要制約因素。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應該積極實踐新時期抗旱思路,大力推進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采取有針對性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不斷提高農業抗旱能力,以適應抗旱工作需要。
在具體對策方面,有如下建議。
思想上重視抗旱工作
黑龍江省抗旱問題十分突出,必須持之以恆地抓好旱情宣傳教育,立足抗大旱不動搖,做到預防為主,抓好抗旱准備,從思想上、工程上、措施上和組織責任上把握防旱抗災主動權。
完善抗旱水源工程建設
從目前形勢看,黑龍江全省都有發生嚴重春旱的可能,田間抗旱配套設施不完善,機電井數量不足,缺少噴、滴灌等抗旱基礎設施,尤其我省東部、北部更缺少機井以及配套抗旱設備,一旦發生嚴重春旱,災害損失將明顯高於西部。
政府與農民共同承擔抗旱投資風險
我省的抗旱主要以補充灌溉為主,抗旱設備利用率和抗旱效益遠低於我國西部乾旱地區,加之抗旱設備投資大,農民投資抗旱設備的積極性不高,等雨緩解旱情的思想嚴重,發生重大旱情往往損失慘重。為此,政府與農民應共同承擔抗旱投資風險,而且要以政府投入為主體,政府要加大抗旱設備的農業補貼力度。
發揮抗旱耕作的綜合抗旱作用
針對黑龍江省的春旱特點,重點示范抗旱耕作措施,推廣『原壟播種 + 壟溝深松』機械化抗旱節水技術模式。春季應用免耕播種技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實現一次保全苗;雨季來臨時,通過壟溝深松建立虛實並存的耕層構造,將降水全部貯存於土壤中,增強農田協調土壤水分效果,提高抗旱能力。
目前應采取的措施
一是對秋整地田塊及時采取鎮壓措施,增強土壤提?能力;二是對玉米茬地塊進行早春滅茬,大豆茬實行原壟種植;三是有免耕播種機的農戶采取免耕播種技術,可以明顯提高抗春旱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