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2日訊 在解決了『三件鬧心事』,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上學難、就醫難和取暖難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省財政廳廳長李繼純將目光集中在了6年來一直關注的困難行業——林業。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他心情沈痛地說,由於工資水平低,很多林區職工工作之餘打短工掙錢,有的靠揀破爛賣點錢;有的家庭冬天買不起煤,室內溫度很低;有的家庭無力維修危房,居住條件很差;有的家庭因無錢交納學費,子女被迫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他呼吁,應進一步完善天保工程政策,提高天保工程補助標准,讓公共財政的陽光越過高山,透過森林,照耀在深山林區人民身上。
李繼純代表說,黑龍江省實施天保工程後,國家又先後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2006年出臺了集體混崗職工安置和醫療、工傷、失業、生育四項保險補助政策,黑龍江省18.9萬名森工集體混崗職工得到了一次性安置,33.4萬名在職職工享受了四項保險補助;伊春、大興安嶺政企合一機關事業單位國家在調資中給予了補助,有12.3萬人受益,人均月工資提高500元左右。
李繼純代表高興地介紹,在國家支持的同時,黑龍江省也不斷增加了對天保工程的投入,2006年,省級財政安排森工企業混崗職工安置和四項保險配套資金7.26億元;從2006年開始,省級財政每年安排森工系統教師兌現工資待遇資金2.8億元。同時,省政府對森工企業發展替代產業和實施林權制度改革也給予了相應的扶持。
李繼純代表說,天保工程的實施,保護了森林資源,防止了生態環境惡化,減輕了森工企業負擔,林區職工人均工資由保護前的270元逐漸提高到825元,職工生活有了一些改善,實現了林區的可持續發展。但與地方同類人員相比,目前林區職工的收入水平仍然偏低,2000年~2007年國家先後三次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津貼,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准也在不斷提高,但天保工程區機關事業人員的補助標准始終未作調整,工資水平差距加大。再加上近兩年物價上漲的因素,林區職工的工資水平相對又有所下降。截至2007年末,天保工程區在職行政、教育、公檢法、衛生人員(包括大興安嶺林區)月平均工資僅為825元,與同類地區地方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水平相差很大,很多林區職工家庭生活困難,各類人纔紛紛外流,上訪告狀現象經常發生,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
鑒於這些情況,李繼純代表建議,一是從今年開始提高天保工程補助標准,保證與地方同類人員經費水平大體相當。二是延長天保工程實施期限。天保工程規劃期為11年,而木材生長周期最少也需要40至60年,森林資源很難在短期內恢復正常。如果2010年停止實施天保工程,森工企業將繼續面臨嚴重困難,林業職工勢必要依靠砍伐木材維持生存,保護森林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將無法實現,多年來實施天保工程的效果也將前功盡棄。三是將森工系統管理費納入天保工程補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