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 12日上午,出席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我省代表團分組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審議時,代表們一致認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貫穿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直接影響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切實加以解決。
代表們認為,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要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完善上層建築的必要舉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已進行了多次機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門太多、職能重疊、推諉扯皮的問題仍比較突出。這次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解決部門職能交叉等問題,是積極穩妥的,完全贊同。
一些代表認為,這次改革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正確的。改革後宏觀調控部門的配置更加合理,協調機制更加健全,有利於國家宏觀調控。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組建,有利於充分發揮科教方面的綜合實力,可以進行全國范圍內資源整合,有利於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新組建的部門主要管規劃、政策、標准,不乾預企業微觀活動,確保了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建議確定改革的部門職能界定要明確,做到職責清楚,權責統一。要避免以往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現象的發生。
一些代表說,改革對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審批政府向服務政府轉變有重大意義,這次改革總結歷次的經驗,審時度勢,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部門的合並、設立、撤銷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解決體制性的深層次問題,明確改革後部委的職責。環境保護部的組建,體現了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非常贊同。
有的代表說,機構改革要重視職能轉變,建立服務型政府。要簡政、放權,明確各級行政部門的權力和責任。政府組成部門應主動為基層、為企業服務,而不應讓基層、企業向上跑。